汪克明出生于1906年,湖北省陽新縣人,出生于一個貧寒的農民家庭。1928年,汪克明加入了我黨,同年,他參加了紅軍,成為紅軍第五縱隊特務連的一名戰士。參加紅軍之后,汪克明主要活躍在湘鄂贛根據地,參加了湘鄂贛根據地的第一到第五次反“圍剿”作戰,逐漸成長為一名軍事經驗豐富的優秀指戰員。
紅軍主力長征后,汪克明留守湘鄂贛根據地,堅持了三年游擊戰爭,期間,他擔任了湘鄂贛紅十六師司令部參謀等職務,指揮根據地的游擊隊伍與敵人斗智斗勇,策應紅軍主力的長征,保存了革命的火種。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在兩黨第二次合作的背景下,南方八省的游擊紅軍改編為新四軍。在隊伍改編之前,汪克明擔任了湘鄂贛抗日游擊支隊第二大隊政委,1938年,他所在的部隊接受改編,汪克明擔任了新四軍第一支隊第一團第一營政治教導員。
在這之后,汪克明在新四軍的帶領下投身抵抗日本侵略者的烽火狼煙當中。尤其是1940年,他率部在安徽蕪湖,多次粉碎侵略者的“掃蕩”,給予敵人沉重打擊。也因為表現優秀,1940年11月,汪克明晉升為老一團政治處主任,是新四軍的一名團級干部。
1941年1月,國民黨包圍了正在向江北轉移的新四軍,制造了皖南事變。皖南事變期間,新四軍血戰數晝夜依然未能突圍,最終只能分散突圍。分散突圍階段,汪克明跟隨第一縱隊(也被稱為左路縱隊)突圍。
突圍期間,汪克明率領老一團的官兵在榔橋河地帶血戰三晝夜后突圍成功。不過,突圍成功后,汪克明卻發現縱隊司令員兼政委傅秋濤未能突圍,于是他又率部返回陣地尋找縱隊司令員。找到縱隊司令員后,汪克明集中火力掩護傅秋濤等人突圍,經過反復數次突圍后,終于殺出重圍。
突出重圍后,第一縱隊在傅秋濤的帶領下把兵力集中起來,在山里打了四十多天游擊,此后汪克明等人輾轉宣城、郎溪、溧水等地,成功到達蘇北的新四軍軍部。在這之后,汪克明擔任了新四軍第一師第三旅第七團政委以及新四軍第三師第七旅政委等職務,活躍在蘇中一帶,與日本侵略者以及國民黨頑固派進行了堅決的斗爭。
1943年,汪克明被調到延安學習,畢業后,他留在延安,并作為華中代表團的成員參加了“七大”。抗日戰爭勝利后,汪克明擔任了晉察冀野戰軍冀晉縱隊留守處主任、晉察冀軍區第四縱隊政治部組織部副部長等職務,率部參加了清風店戰役、新保安戰役、太原戰役、平津戰役,見證了華北的解放。華北解放后,他又馬不停蹄地西進,參加了解放西北的作戰,并迎來了革命的最終勝利。
新中國成立后,汪克明擔任了十九兵團政治部組織部副部長,參加了抗美援朝。在第五次戰役以及1951年陣地防御戰與1953年夏季反擊戰期間,他表現非常優秀,為《朝鮮停戰協定》的簽訂立下汗馬功勞。
1955年授銜時,汪克明被授予少將軍銜,成為開國少將。授銜之后,他又擔任了北京軍區軍事檢察院檢察長等職務,繼續殫精竭慮地投身我軍的各項建設。晚年的汪克明主要生活在北京,于1994年因病去世,享年88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