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北京日報報道,日前,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簽署兩項關于所謂“對等關稅”的行政令,宣布美國對貿易伙伴設立10%的“最低基準關稅”,并對某些貿易伙伴征收更高關稅,其中不乏眾多“盟友”。更有甚者,連只有企鵝和海豹棲息的無人島,也被無情納入加征關稅的范疇,著實令人咋舌。剛剛繳納巨額“保護費”的臺灣能否獨善其身?在簽署實施“對等關稅”的同一天,特朗普即對外宣布,對臺灣地區加征32%的高關稅,并再度老調重彈稱,“他們奪走我們所有電腦芯片及半導體”。
臺積電(資料圖)
對此有分析人士認為,這意味著賴清德當局對特朗普政府出現了三大嚴重的誤判,一是誤以為在早前臺積電宣布對美投資1000億美元之后,特朗普就會高抬貴手放臺灣地區一馬;二是誤以為此前美國國會的“鷹派”議員支持臺灣地區,就順理成章地等于特朗普政府也會支持臺灣地區;三是誤以為拜登政府支持臺灣地區的所有政策,特朗普政府都會延續甚至是照單全收。
民進黨當局當政以來,對美國的“跪舔”一刻也沒停過,賴清德上任之后更是變本加厲。以特朗普不斷強調的半導體產業為例,作為全球領先的半導體制造商,臺積電現在基本上成了名副其實的“美積電”,目前累計承諾向美國投資1650億美元,已經是美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單項外來直接投資。特朗普一直嚷嚷著讓臺當局向美國交“保護費”,他們也照做了,過去8年,臺灣對美軍購的數額和規模逐年增加,總金額已多達262.65億美元。
貿易(資料圖)
現在輪到賴清德騎虎難下了。如果對美國施加強硬的反制手段,那么臺當局為實現“以武謀獨”所需的武器裝備和外部支持,美國恐怕不會再繼續提供。如果對此事充耳不聞、甘當鴕鳥,那么特朗普保不準會得寸進尺,進一步把島內最為看重的半導體產業搬到美國本土去,那臺灣利益何去何從?對此,民進黨多位民代建議讓蔡英文出山,統籌與美談判事宜。
在這種情況下,賴清德發布錄制視頻,宣布對美拋出“五大因應策略”,包括談判爭取改善“對等關稅”、對島內受沖擊產業提供“支持計劃”、提出中長期經濟發展計劃、形塑“臺灣加美國”新布局、開啟產業傾聽之旅等。賴清德一再強調,“臺灣沒有計劃采取關稅報復”,臺企對美國的投資承諾“不會有任何改變”,臺灣將“擴大對美采購以降低美國貿易逆差”,已完成盤點對農、工、石油、天然氣等產品的大量采購計劃,并提出軍事采購清單。此前,卓榮泰已宣布會推出9大面向、20項措施共880億元新臺幣的協助方案。
臺灣“聯合新聞網”評論指出,“關稅風暴”充分揭露蔡英文執政時期臺當局過度單押美國的代價。臺灣地區經濟本可避險,豈料卻助美重組所謂“去中供應鏈”,反而自食惡果。國際普遍認為,特朗普關稅政策將替中國大陸排除擴大自貿協定障礙。反觀臺灣地區,美豬、美牛、核食都開放了,籌碼釋盡,依然是“貿易孤兒”。臺當局口袋里只有針對受害產業的補貼對策,拿民眾納稅錢彌補執政無能。臺灣經濟在賴清德掌舵下,眼看要觸礁,民進黨還在宣傳“簽連署、救臺灣”。
特朗普(資料圖)
美國一方面通過軍售、表態支持臺當局,另一方面卻在經濟上施壓,顯示其政策本質是“既要臺灣的錢,又不想真正卷入臺海沖突”。此次關稅政策進一步證明,美國不會因為和臺灣的所謂關系,而犧牲自身經濟利益。臺灣地區支付的“保護費”并未換來美國的真正支持,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再次證明,美國對臺政策的核心是經濟利益,而非政治承諾。臺當局的“倚美謀獨”策略不僅無法保障安全,反而使臺灣在經濟和防務上陷入更深的依賴與困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