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8月,紅軍主力改編八路軍。八路軍當時是我黨領導的最大一支武裝力量。八路軍下轄3個師,其師長、師政委的權力、地位,可想而知有多么大、多么高。
可是115師政委羅榮桓,1939年率部進入山東,建立敵后根據地,為何到1943年才真正主持起山東的大局?或者說,羅榮桓為何歷經4年之久,才成為山東根據地的一把手?
山東的問題很復雜,劉少奇在1942年年中,返回延安的途中,經過山東,處理山東軍政領導人之間的分歧,可還是沒有真正解決掉,只能說代表中央初步插手、初涉問題核心。
其實山東的問題,說簡單點就是“黨政軍民一元化領導”問題。這不是中央一拍板就能決定的事,它牽扯到山東根據地的方方面面,一個處理不當就會造成分裂,帶來親者痛、仇者快的結果。
山東的情況可以分作羅榮桓來之前和來之后。1933年,山東省委在2月、7月,遭到兩次嚴重破壞,與中央、上級部門北方局失去聯系。
直到2年后的1935年冬天,通過河北省委代表黎玉,山東的一些黨員才跟中央、北方局取得聯系。
而在此之前,我黨在山東的革命情況,處于半停滯的野蠻發展,有不少敵特、頑特趁機混入組織。
這也是為什么在抗日時期,山東根據地進行了數年的“肅反”。
1936年春天,北方局派黎玉到山東擔任省委書記,負責重建省委和恢復宣傳、教育、統戰等工作。
1937年9月,黎玉分區發動黨員,統一領導,在山東各地從無到有創建抗日武裝。
由于山東省委剛重建一年多,省委領導又缺乏武裝斗爭的經驗,因此不到一年時間,山東各地出現大大小小、獨立發展的抗日武裝和根據地,沒有一個統一領導的軍事機構。
而八路軍主要集結在山西、河北一帶,尚未開進山東;中央也只給山東省委支援來8名紅軍干部。
1938年12月,八路軍山東縱隊正式成立,張經武任指揮、黎玉任政委、江華任政治部主任,統一指揮山東各地我黨領導的抗日游擊部隊。
1939年8月,根據中央指示,山東境內正式組建起八路軍第1縱隊,徐向前任司令,朱瑞任政委。
在徐向前、朱瑞的領導下,山東縱隊進行了5期整軍。這里需要特別說明一下,八路軍第1縱和山東縱隊不是一碼事,但他們的機關在1939年10月合并了,山東縱隊番號仍在(山東縱隊機關在1940年6年恢復建制)。
在1939年3月,羅榮桓率領東進支隊(主要由115師直屬部隊、686團組成),進入了山東。
八路軍第1縱隊,主體是115師部、教導大隊、343旅、山東和蘇北地方武裝。1縱在1941年1月又撤銷番號。
簡單來說,八路軍115師和山東縱隊的地位是平行的,都受中央和八路軍總部直接指揮;后來中央又將他們全部納入1縱,由徐向前、朱瑞統一領導,后因有崇高威望的徐向前離去(1940年6月回延安了),1縱的作用和建制名存實亡,山東紅色武裝也不復統一指揮。
除了部隊,還有山東抗日根據地黨政軍民的領導機構問題。1縱成立后,很快又成立了山東軍政委員會,朱瑞任書記(徐向前只是委員),1縱歸其直接指揮。
可是在1938年5月,郭洪濤受中央派遣,帶部分軍政干部來到山東,郭任山東省委書記兼軍事部長,并任新成立的山東分局書記(朱瑞在其中任委員)。
那么,山東黨政軍民的統一領導機構,是山東分局呢,還是山東軍政委員會?之外還有個全省統一的半公開行政機關,黎玉領導,形同政府職權。
除開這些機構問題,還有人事問題,徐向前、郭洪濤、陳光、朱瑞、黎玉、羅榮桓等同志,到底誰才是山東根據地的一把手?
徐向前在,徐向前就是,但名不正,沒有相應職務,他是以威望得到眾人認可的;徐向前一走,勉強團結、統一起來的山東根據地就再次出問題了。
山東黨政軍如何實現一元化領導?早在1942年下半年,中央就有在各根據地,實現統一領導,協調黨政軍民各組織之間關系的想法了。
但是羅榮桓為何到1943年3月,才當上山東根據地的一把手?其實篩選“山東一元化領導”人選的這個過程,在115師進入山東就開始了。
在此期間,建制和人事不斷變化。最先出局的是郭洪濤,1939年10月下旬被中央和北方局調回延安;再是徐向前1940年6月,因“七大”籌備離開;接著是陳光、朱瑞。
值得一提的是朱瑞,在徐向前離開山東后,身兼山東分局書記和山東軍政委員會書記兩項要職的他,已是名義上山東根據地的領導核心,可是他根本無法領導115師。
最后,中央決定羅榮桓來主持山東根據地黨政軍全面工作。為了讓他沒有掣肘,朱瑞和陳光都被調離山東。
1943年3月,山東軍區成立,羅榮桓任軍區司令兼政委,并任115師政委兼代師長。而山東縱隊則在1年前就撤銷了,機關和部隊要么合并成山東軍區一部分、要么成為地方軍區。
如此一來,山東根據地統一的軍事領導中心問題就解決了。
陳光走了,朱瑞沒走,但是在劉少奇的談話和中央的指示下,羅榮桓在實際上負責起山東的黨政軍全面工作。而朱瑞沒走的原因也很簡單,考慮到人事過渡問題。
1943年9月,朱瑞一離開山東,中央就把羅榮桓任命為山東分局書記。至此,他名正言順地統一領導山東根據地。
羅榮桓沒有辜負中央和毛主席的期望,在他的統一領導下,山東根據地蒸蒸日上、日新月異。山東根據地的起點不高,但是到1945年解放戰爭爆發前,已然成為實力最強大的根據地。
解放戰爭爆發前,我黨前往東北的10軍大軍,其中有6萬出自山東根據地,可見羅榮桓的能力多強、貢獻多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