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天是一名初中三年級的男生,因測驗焦慮嚴重,和母親一起來到了咨詢室。阿天自述在近一個月的兩次測驗中,從坐在考場就開始焦慮,感到心慌,控制不住的身體顫抖,無法集中注意力,周圍環境中風扇轉動或同學翻動卷子的聲音都會讓他心煩意亂。阿天很想逃離教室,以致原本會做的題也都不會了,大腦難以思考,測驗成績很糟糕。他現在非常害怕測驗,一想到測驗就很緊張。
阿天的體型偏瘦,眼圈略顯烏青,嘴唇泛白,講話時聲音顫抖、語速較快,有抖腿、摳手指等肢體動作,與人較少目光接觸。他穿著樸素,上衣袖口、褲子膝蓋等位置磨損明顯。溝通過程中,阿天語言表達清晰、流暢,回答問題較為坦誠,尋求改變的意愿強烈。
阿天的父母離異,他跟隨母親和外婆生活。阿天與父親關系較為疏遠,很少見面。母親平日為工作奔波,常向阿天傾訴生活的不易,并對阿天寄予厚望。
阿天平時學業非常努力,幾乎把所有時間都用在了學業上,平時成績尚可,但一測驗就不行。阿天主要靠母親撫養,除了學業,母親很少過問阿天其他方面的情況。
阿天每次面對測驗都會緊張,害怕自己考不好沒法向母親交代,平時幾乎把時間都花在學業上了,學業成績一度有所回升。進入初三后,大家都更加刻苦了,阿天在競爭壓力下越來越感覺力不從心,面對測驗的緊張焦慮越來越強烈,軀體反應愈加明顯。
父母離異、家庭經濟狀況一般的客觀現實,母親對家庭生存環境的抱怨和訴苦,以及同學之間在各個方面有形或無形的比較,使阿天產生了對自己當下和未來生存的安全感以及對自己掌控感的懷疑,形成了扭曲的想法。
此外,阿天周圍的社會支持系統也欠佳:一方面,父母離異、母親工作繁忙及教育方法不當等因素,使家庭無法給阿天提供良好的情感支持和情緒應對方法的示范。另一方面,低自我評價和把所有時間都花在學習上,使阿天在人際交往方面缺乏關系親密的朋友。他平時也很少與同學交流溝通學習之外的事,難以得到同齡人的理解,以致他出現情緒困擾時無法及時傾訴宣泄,無法得到有效的支持與幫助,容易陷入負面認知循環中。
我通過場景重建干預,幫助阿天感受到自己是被接納和理解的,自己的情緒是正常的。引導他將注意力專注于當下,與所處的現實世界產生聯結,緩解焦慮情緒。阿天感覺放松了很多,講話語速明顯慢了下來,整個人也松弛下來。
阿天:我母親一直這么跟我說;而且大家都很卷,如果我上不了高中,以后就只能讀個職高,那真的就沒有未來了。
我:聽起來確實挺讓人擔憂。我記得你說過母親好像沒有讀過多少書,按照現在的標準來看,母親應該也算是沒考上,你覺得母親這輩子完了嗎?
阿天:那也不算吧,但是她確實很辛苦,她不想我未來也這樣。
我:母親很希望你未來能過得更好。你認識的人中,有其他沒讀過太多書,但是在你看來現在生活得還不錯的嗎?
阿天:有一個叔叔在做生意,現在過得很好。我聽家里人說他全靠自己打拼,很厲害。
阿天:我想到了我外婆,她應該覺得我怎么都行吧。
我:外婆會如何看待你測驗失敗這件事?她會認可你“如果考不好,這輩子就完了”的想法嗎?
阿天:她會覺得很正常,測驗嘛,總有人考得好,有人考得不好。她經歷過很多事,小時候吃了很多苦,她總是對我說現在的生活已經很好了,在她眼里我以后會很有出息。
我:在外婆眼里你的哪些表現會讓她覺得你會有出息?
阿天:她一直認為我很聽話懂事,從小都不讓她操心。小學的時候我學習成績很好,放學回家了還幫她做家務。
我:聽起來外婆眼里的你和你口中的自己很不一樣。
我在潛意識狀態下找到了阿天的病理性記憶,初一下學期的某次測驗,阿天發揮失常,母親得知后先是很憤怒,批評阿天學習不上心,學業態度不端正,辜負了自己的付出。母親又哭訴自己生活和工作的艱辛,抱怨社會的不公,反復教育阿天需要好好學習,以后考上好大學,不然這輩子就完了。我對阿天進行了病理性記憶的重組,這使得他的焦慮程度下降了很多。
記憶重組干預兩個多月后,阿天的情緒狀態改善和穩定很多,測驗焦慮的情況也逐漸減少,已經很久沒出現了。他的眼神變得靈活,臉上也逐漸露出笑容,肢體語言變得柔和放松了。雖然有時還是會焦慮,但其強烈程度在可控范圍內。阿天母親反饋,他的整體情況有所好轉,沖動行為減少了,能看出他在努力調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