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迪用116年的長期主義證明,安全不是營銷話術,而是刻入基因的底線;豪華并非配置堆砌,而是從研發到售后貫穿全生命周期的敬畏。當行業陷入智能駕駛爭議與電動化內卷時,奧迪以安全為錨,以用戶為本,在油電共進的時代,唯有堅守本質者方能領跑。”
2025年一季度,一汽奧迪國產燃油車以117,089輛的銷量再次穩居國產豪華燃油車市場榜首。
此前曾有業內專家預測,2025年國內汽車市場零售銷量將增長2%,其中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將增長21%。據此計算,2025年燃油車市場將繼續下滑。但一汽奧迪在今年第一季度延續下來的優秀數據表現,不僅印證了消費者對傳統燃油車依舊保留的信任,也為行業帶來更深層的思考:在電動車營銷喧囂的當下,為何一汽奧迪的燃油車仍能贏得市場?
答案或許藏在其穿越全生命周期的長期主義造車理念中。
油電共進時代認清造車本質
當下,汽車行業關于油or電的爭論依舊沒有停歇。但對一汽奧迪來說,油電共進并非妥協,而是對用戶多元需求的尊重,以及對技術路線的理性平衡。盡管電動車在熱效率上具備理論優勢,但其全生命周期成本需綜合考慮發電結構、充電基建、電池衰減等因素。
以中國當前煤電占比超60%的能源結構為例,電動車的環保優勢被部分抵消;而在低溫性能、長途續航和補能便利性上,油車仍不可替代。就拿一汽奧迪的quattro四驅技術歷經40年賽道驗證來說,這些技術積累絕非新勢力短期可以超越的。
此外,油車在保險費用、保值率、維修便利性上的優勢,使其在理性消費者眼中仍是務實之選。尤其在二手車市場,一汽奧迪燃油車的殘值率常年穩居豪華品牌前列,這與其可靠的品質和成熟的售后體系密不可分。油車的價值,在于它用百年驗證過的成熟體系,為用戶兜底。
一汽奧迪從未否定電動化趨勢,而是以長期主義重新定義創新。奧迪Q4 e-tron(參數丨圖片)的電池包需通過436項出廠檢測,比國標多出300余項;EMAST振動測試模擬30萬公里真實路況,遠超行業平均水平。
這種避免因過度追求續航或智能化而犧牲安全的不妥協態度,恰恰是對電動車行業健康發展的貢獻。當部分車企用配置堆砌制造噱頭時,一汽奧迪選擇回歸造車安全、可靠、經久耐用的本質。
以嚴苛測試構筑行業護城河
在汽車行業,無論能源形式如何改變,安全始終是用戶的核心訴求,也是豪華品牌的立身之本。一汽奧迪在安全領域的投入,不僅體現在看得見的配置上,更隱藏在無數嚴苛的測試流程中。
位于長春的農安試驗場是亞洲最大的綜合性汽車試驗場,這里濃縮了全球16種最惡劣的特殊路面,總長度2.4公里。每一款一汽奧迪車型在上市前,都需要在這里完成8000公里的耐久強化試驗,等效用戶實際駕駛30萬公里的工況。試驗車輛需連續10周日夜行駛,驗證底盤強度和車身剛度。
而在新疆吐魯番的熱區試驗基地,氣溫峰值可達51.2℃,一汽奧迪車輛需經歷長達18個月的暴曬測試,確保車漆不褪色、塑料件不開裂、電子元件不失效。這些測試周期遠超行業平均水平,部分項目強度甚至達到國標的3倍以上。
以電池安全為例,滑車試驗模擬車輛急停時電池承受的60g加速度,這是戰斗機飛行員極限值的9倍,而國標僅為15-28g。此外,電池包的底部撞擊試驗要求以150焦耳能量沖擊(相當于1公斤重物從15米高空墜落),撞擊后電池仍能正常充放電。這些“過剩”的測試標準,背后是對用戶安全的極致負責。當一些車企用“快速迭代”掩蓋測試不足現實時,一汽奧迪選擇用冗余換安全,這恰恰是豪華品牌與時間為伴熬出來的底氣。
對于新勢力品牌而言,縮短測試周期是搶占市場的常見策略,但未經充分驗證的產品可能帶來高昂的隱性成本,比如頻繁的故障維修、二手殘值率大幅縮水,甚至潛在的安全風險。一汽奧迪的測試冗余看似拉長了研發周期,卻為用戶省去了后續的使用焦慮。這種對標準的敬畏,正是一汽奧迪用時間換品質、用投入換信任的長期主義。
以百年技術守護品質安全
豪華的本質,也藏在細節之中。一汽奧迪在生產工藝上的堅持,不僅是對技術的尊重,更是對用戶價值的長期承諾。
在一汽奧迪的沖壓車間,一塊鋼板的成型需經歷拉延、修邊、沖孔翻邊等六道工序,而行業普遍采用四道工序。多出的兩道工序,讓車身零部件的精度提升至毫米級。機蓋與翼子板間隙控制在2-3毫米的工藝,遠優于部分新勢力車型5毫米以上的標準。雙面鍍鋅鋼板配合涂裝防腐蝕工藝,承諾3年無腐蝕、12年不銹穿。焊裝車間內,93.8%的自動化率與1123臺德國庫卡機器人協作,將激光焊接點密度提升30%,車身強度增加的同時,碰撞時不易發生結構性斷裂。
一汽奧迪標志性的銳利腰線源于其獨創的銳棱技術,這一工藝要求模具棱線分兩次加工,避免銑刀觸碰棱線,從而保持線條的鋒利感。雖然模具成本翻倍、維護難度驟增,但一汽奧迪仍堅持這一設計,因為視覺與品質的統一是其豪華基因的一部分。
在新能源領域,一汽奧迪同樣以“過剩”的設計樹立標桿。Q6L e-tron的電池組采用陶瓷隔熱材料與底部泄壓結構,即便單個電芯發生熱失控,熱量也能通過定向通道排出,避免引發連鎖反應。電池包外殼采用鋁合金材質,既滿足輕量化需求,又通過150焦耳的底部撞擊測試,確保極端工況下的安全性。
這些工藝的代價是更高的生產成本,但換來的卻是用戶全生命周期的安心。以殘值率為例,一汽奧迪燃油車3年保值率普遍高于行業均值15%,而電池安全設計則直接降低了電動車主的保險費用和二手折損風險。一汽奧迪的細節哲學,本質上是對用戶用車成本的深度考量,豪華不僅是購車時的體驗,更是十年如一日的可靠。
結語
一汽奧迪的銷量領跑,絕非偶然。116年的造車史,36年的本土化深耕,900萬車主的認可,共同構筑了其“油電共進”戰略的底氣。在行業反思智能駕駛安全與營銷泡沫的今天,一汽奧迪的實踐提供了一種答案:真正的競爭力,源于對標準的敬畏、對細節的執著,以及對用戶全生命周期價值的尊重。時間會淘汰投機者,也會獎勵堅守者。無論油電時代如何變遷,這種長期主義的思維,終將引領行業走向更理性的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