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山襟海
策展人|Curator
李貴明GUIMING LI楊靜JING YANG
展覽時間|Duration
2025年4月19日- 2025年6月19日
展覽開幕|Exhibition
2025年4月19日14:00
主辦|Organizer
大理那山那海藝術中心·那里美術館
協辦|Co-organizer
HEX藝術機構
支持單位:
西南財經大學天府學院美術館
成都市公共藝術學會
大理文旅局
展覽地點|Venue
大理白族自治州那山那海街區那山那海·藝術中心那里美術館
4月19日,“枕山襟海”藝術展將在大理那山那海藝術中心·那里美術館開幕。作為開館首展展覽聚焦西南藝術群體,通過藝術家們多種媒介的作品展現西南藝術群體的創作生態及流變。策展人李貴明、楊靜選取十幾位不同年齡段,不同藝術風格具有代表性的西南地區藝術家,讓大家了解云南及西南地區的藝術生態。西南地區一直是中國藝術版圖中一片獨特的土壤,這里的藝術家們扎根于多民族的文化傳統,從民間故事、神話傳說和自然景觀中汲取靈感,創作出既接地氣又充滿當代氣息的作品。他們不僅運用繪畫、雕塑等傳統手法,還大膽嘗試數字技術等新媒體,讓藝術表達更加豐富多元。大理作為西南文藝群體的重要聚集地,自古就是多元文化交融的舞臺。蒼山洱海之間,茶馬古道的文明與當代藝術碰撞出新的火花。本次展覽以大理作為觀察點,通過十幾位藝術家的近四十件作品,像“地質切片”一樣,帶觀眾深入探索西南藝術的獨特魅力。
展覽前言
枕山襟海
——西南藝術群體的創作生態及流變
在中國的藝術文化版圖中,西南藝術家群體始終占據著獨特地位,其在地性語言與當代藝術語言的融合形成了鮮明的區域特色。西南藝術家的創作根植于多民族文化土壤,民族符號、地域景觀成為重要視覺元素。藝術家常以“鄉土敘事”為切入點,將西南地區的民間信仰、神話傳說轉化為當代藝術符號。在此基礎之上藝術家們也積極運用數字技術等新興媒介,與在地語境結合進行跨媒介表達。
早期西南藝術群落以工作室聚集為主,強調地理空間上的協作,后逐漸轉向以藝術項目為紐帶的“精神群落”。西南藝術家既保持個體創作的獨立性,又通過群落生態實現資源共享。其變化軌跡從物理聚集轉向精神共生,從單一民族敘事擴展至跨文化對話,體現了中國當代藝術中“邊緣與中心”的動態平衡。
大理作為西南地區最重要的文藝群體聚集區之一,從來不是一座可以用地理坐標來簡單定義的城市。蒼山十九峰托舉著千年南詔文脈,洱海萬頃碧波倒映著茶馬古道的文明輝光。當全球化浪潮裹挾著同質化危機席卷當代藝術場域時,我們以大理這樣一個多元文化交融為特點的場域作為觀察基點是天然的選擇。那山那海藝術中心·那里美術館,作為大理新的重要藝文空間,主辦這樣一場關于藝術本體與地域基因深度對話的展覽具有重要的意義。
本次開館展以地質學"切片采樣"的思維介入當代藝術研究,集結十幾位西南藝術家近四十件當代藝術作品,構筑起一個動態的認知坐標系。藝術家的作品相互形成的表達關系,本質上是對"在地性"概念的祛魅與重構——它既非簡單的民俗符號挪用,亦非對抗全球化的文化堡壘,而是通過藝術語言的創造性轉化,將地域特質升維為具有普適價值的藝術語言范式。
參展藝術家:和麗斌、黃輝、和嘉、薛滔、史晶、蘇亞碧、唐志岡、唐碩、尹雁華、趙彌、張衛國、鄭宏昌
館藏展出:周春芽、何多苓、謬曉春、蒲果毅、魏長武
關于那山那海藝術中心·那里美術館
那山那海社區定位「山海之間的都市村落」,打造「根植大理的世界家園」和「淺山之上的庭院社區」,以“自然、藝文、教育”三大主題生活,扎根大理,圍繞大理生活特色,展開生活內容的建構。那里美術館是那山那海社區的專業藝術展覽機構,在滿足社區居民藝術文化活動的同時,也為生活在大理和到大理旅游的朋友們提供專業、有品質的藝術展覽及文化活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