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治理的重心必須落到城鄉社區,社區服務和管理能力越強,社會治理的基礎就越實。山西臨汾市古縣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以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為抓手,構建上下貫通、左右銜接、運轉高效的社會治理體系,著力打造“一站式”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臺,不斷提升基層社會治理的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推動基層社會治理效能持續提升,為縣域高質量發展營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
高位推動夯基礎
古縣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將其作為創新社會治理的重要舉措,納入今年的政法工作重點著力推動。成立由縣委副書記任組長的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各成員單位職責分工,定期召開會議,研究解決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確保建設工作有序推進。
資源整合強根基
古縣綜治中心立足"便民利民、集約高效"原則,新址設在交通相對便利、方便群眾辦事的臨街大廳,中心面積達450平方米,融合了訴訟服務中心、檢察服務中心、公共法律服務中心、信訪接待中心等服務功能,打造"一門受理、集成服務"的治理樞紐,實現群眾訴求"一站式受理、一攬子解決"。通過優化陣地布局、共享服務資源,有效破解基層治理資源分散、群眾辦事多頭跑難題,真正實現“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地”的目標。
職能融合提效能
創新建立“1+4+N”協同運行機制,構建“常駐+輪駐+應急”三級響應體系:1個中心、4個重點部門全勤駐守,住建、人社等N個職能部門按需輪值,涉事單位即時響應。同時組建由法官、檢察官、警官、人民調解員、行業調解能手組成的縣級"智囊團",確保綜治中心日常運轉和應急處突的需要,為復雜矛盾糾紛的化解提供專業支持。
建立健全綜治中心運行機制,深化"接、調、援、導、訪"五環銜接工作法,通過縣委政法委統籌調度、部門聯動處置、專家精準介入,實現矛盾糾紛"分級診療"。各鄉鎮綜治中心由鄉鎮政法委員牽頭統籌,按照統籌進駐人員、組建調解專家庫、制作綜治中心工作導引圖等要求,推進鄉鎮綜治中心實體化運行,同時充分發揮網格長(員)地熟、人熟、情況熟的優勢,常態化開展遍訪,主動上門收集社情民意,引導群眾就近就地反映問題、解決問題。(素材來源:臨汾政法)
《治惠臨汾》專題統籌:秦前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