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想到》節選
做《內經》的不知道究竟是誰。對于人的肌肉,他確是看過,但似乎單是剝了皮略略一觀,沒有細考校,所以亂成一片,說是凡有肌肉都發源于手指和足趾。宋的《洗冤錄》說人骨,竟至于謂男女骨數不同;老仵作之談,也有不少胡說。然而直到現在,前者還是醫家的寶典,后者還是檢驗的南針:這可以算得天下奇事之一。
牙痛在中國不知發端于何人?相傳古人壯健,堯舜時代蓋未必有;現在假定為起于二千年前罷。我幼時曾經牙痛,歷試諸方,只有用細辛者稍有效,但也不過麻痹片刻,不是對癥藥。至于拔牙的所謂“離骨散”,乃是理想之談,實際上并沒有。西法的牙醫一到,這才根本解決了;但在中國人手里一再傳,又每每只學得鑲補而忘了去腐殺菌,仍復漸漸地靠不住起來。牙痛了二千年,敷敷衍衍的不想一個好方法,別人想出來了,卻又不肯好好地學:這大約也可以算得天下奇事之二罷。
康圣人主張跪拜,以為“否則要此膝何用”。走時的腿的動作,固然不易于看得分明,但忘記了坐在椅上時候的膝的曲直,則不可謂非圣人之疏于格物也。身中間脖頸最細,古人則于此斫之,臀肉最肥,古人則于此打之,其格物都比康圣人精到,后人之愛不忍釋,實非無因。所以僻縣尚打小板子,去年北京戒嚴時亦嘗恢復殺頭,雖延國粹于一脈乎,而亦不可謂非天下奇事之三也!
(一月十五日。)
……較好的中國書和西洋書,每本前后總有一兩張空白的副頁,上下的天地頭也很寬。而近來中國的排印的新書則大抵沒有副頁,天地頭又都很短,想要寫上一點意見或別的什么,也無地可容,翻開書來,滿本是密密層層的黑字;加以油臭撲鼻,使人發生一種壓迫和窘促之感,不特很少“讀書之樂”,且覺得仿佛人生已沒有“余裕”, “不留余地”了。
或者也許以這樣的為質樸罷。但質樸是開始的“陋”,精力彌滿,不惜物力的。現在的卻是復歸于陋,而質樸的精神已失,所以只能算窳敗,算墮落,也就是常談之所謂“因陋就簡”。在這樣“不留余地”空氣的圍繞里,人們的精神大抵要被擠小的。
外國的平易地講述學術文藝的書,往往夾雜些閑話或笑談,使文章增添活氣,讀者感到格外的興趣,不易于疲倦。但中國的有些譯本,卻將這些刪去,單留下艱難的講學語,使他復近于教科書。這正如折花者,除盡枝葉,單留花朵,折花固然是折花,然而花枝的活氣卻滅盡了。人們到了失去余裕心,或不自覺地滿抱了不留余地心時,這民族的將來恐怕就可慮。上述的那兩樣,固然是比牛毛還細小的事,但究竟是時代精神表現之一端,所以也可以類推到別樣。例如現在器具之輕薄草率(世間誤以為靈便),建筑之偷工減料,辦事之敷衍一時,不要“好看”,不想“持久”,就都是出于同一病源的。即再用這來類推更大的事,我以為也行。
(一月十七日。)
……以明末例現在,則中國的情形還可以更腐敗,更破爛,更兇酷,更殘虐,現在還不算達到極點。
……在中國,惟他們最適于生存,而他們生存著的時候,中國便永遠免不掉反復著先前的運命。
“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用了這許多好材料,難道竟不過老是演一出輪回把戲而已么?
(二月十六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