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信改版,常有讀者朋友錯過文章更新
大家記得將“掘金日本房產”設為星標
不錯過任何一篇精彩文章
◎掘金日本房產(ID:Japan_gold)| Lyn
聽起來可能有些詫異。
一名日本人在自己國家,因為發布了歧視中國人的言論,被日本法律懲治了。
“因言獲罪”落到了日本人頭上,到底發生了什么?
3月31日,沖繩縣政府的網站上刊登了一條不太尋常的通報文。
通報中顯示,沖繩縣一名叫久我信太郎的男子在網絡上發布了兩段拍于2016年和2021年的視頻。視頻中,久我信太郎和其他幾人在沖繩縣那霸市的市中心,對著路邊的中國游客肆意辱罵。
其中被糾纏的一名中國男子來自上海,他只是走在那霸市政府和沖繩縣政府大樓之間,就受到了“中國人,滾回中國去”“趕緊滾回家”等言語攻擊。
雖然其中一條視頻發布距今都快10年了,但“舊賬”也能翻。
2023年,《沖繩縣消除歧視條例》開始生效后,沖繩縣民便主動舉報了這兩條視頻。
經審查委員會4次審議后,沖繩縣政府認為這兩段視頻構成仇恨言論,嚴肅聲明此類行為會成為滋生歧視的溫床,呼吁大家“一起建設對歧視言行零容忍的社會”。
即便目前,久我信太郎并沒有受到行政處罰,但此事的影響力不可小覷。
畢竟被政府公開通報,難免要陷入輿論漩渦,何況這還是日本地方政府首次正式將網絡仇恨視頻判定為不當行為。
想更快了解到日本最新熱點資訊、重要新聞解讀,以及日本生活相關內容,歡迎下方掃碼加入“日本資訊群”,第一時間掌握更多日本相關信息~
無論身為游客還是移民者,中國人在海外有沒有被區別對待一直是個敏感話題。
例如,之前受福島事件的影響,有中國博主發現新宿某飯店的招牌上寫著:“告訴中國人,本店食材均產自福島縣”。
看到招牌中故意強調中國人,博主頓時感覺受到了歧視,便果斷選擇報警。
趕到現場的警察也認同這是歧視: “沒寫美國人、英國人,而是特意寫了中國人。”一名自稱律師的路人也持同樣觀點。
經警方調解后,店主更換了招牌上的內容,也算是得到了和平解決。
這樣的事件并非個例,不少日本餐飲店都被爆出張貼了“拒絕外國人”“只接待日本人”的標語。
這些事件基本都能引起熱議,甚至外國人還能維權成功。
說到底,維權成功和法律條文的完備息息相關。日本是個高度強調法治的國家,2016年,日本正式實施《仇恨言論對策法》,此后也陸續推出細則,明確禁止和針對少數群體的歧視行為。
有人覺得這不過是為了吸引中國游客消費,但其實不然。
很多時候,日本的“反歧視”還體現在移民政策上。
此前在日本國會上,有議員對外國人的福利待遇表示不滿,“外國人在日本居住超過三個月,就能享受這么多福利,是不是太過了?”
確實,從醫療到養老,再到兒女教育,外國人只要拿到日本長期簽證,就能享受與日本人幾乎同等的福利待遇。待遇之多,連日本人都開始不滿。
但在日本政府眼里,外籍人士既然盡到了納稅義務,政府就應該給予相應的待遇和福利保障。
日本政府的反歧視,是對“打造與外國人共生的社會”這一目標的最佳回應。
不得不承認的是,在招攬外國人才上,日本確實有一定的劣勢。例如要置身于完全陌生的語言環境,薪酬相較于歐美發達國家也稍遜色。
但無論選擇移居到何處,優點和缺點從來都是相伴而行,日本的優點也很明顯:
一來日本長期簽證的門檻比較低,例如(投資)經營管理簽證對申請人的年齡、學歷、語言等沒有固定要求,有資金儲備和事業計劃就能申請;
二來日本提供的福利待遇確實優厚,只要拿到長期身份,無論是老人還是子女,都能享受到一系列完善、優質的待遇。
說到底,日本最大的優勢還是盡量做到相對公平。
無論是簽證門檻還是福利待遇,抑或是反歧視,日本政府對外籍人士的關照涵蓋生活的方方面面,盡量減少外國人身處陌生國度的不確定性。
“與外國人共生”,日本并非是說說而已。
如今日本為招攬外國人才徹底敞開大門,如果你也想撬動日本教育、醫療、養老等福利資源,或者想了解經營管理簽證或其他長期簽證是否適合自己或家人,歡迎下方掃碼添加微信咨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