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消融“熱場”研究新高度
近日,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腫瘤醫學部超聲診斷及介入超聲科梁萍教授團隊取得了創新診療技術重要成果,在微波消融腫瘤治療中應用術前三維重建消融熱場預測,術中結合應用多模態影像融合導航的精準穿刺技術,為腫瘤患者提供了更為精準、舒適、安全的手術體驗,在腫瘤治療領域實現了新突破。
獨特的微波消融
開辟抗癌新途徑
梁萍教授團隊通過術前三維重建與消融熱場預測,借助多模影像導航技術,為1例64歲女性患者完成腎臟微小病灶精準微波消融治療。該技術通過融合術前核磁影像資料,采取多模影像導航技術,實時指導超聲精準定位,準確無誤地將消融路徑引導至右腎中部前唇1.3cm×1.1cm的隱匿病灶處,實現一次精準消融,病灶完全覆蓋無遺漏。消融后患者情況良好。
微波消融在治療腫瘤過程中的優勢有:
01
實時溫度導航:超聲/CT影像全程監控,像“溫度計”一樣動態顯示熱場擴散。
02
智能算法預測:三維可視化提前計算不同組織(如肝臟、肺、甲狀腺)的熱場形態,制定個性化方案;
03
毫米級精度:多模態影像融合技術讓消融范圍精確到1—2毫米,甚至能貼合不規則腫瘤的邊緣,成為腫瘤微創治療領域的“利器”。
01
02
▲三維可視化提前計算不同組織(如肝臟、肺、甲狀腺)的熱場形態,制定個性化方案
微波消融的關鍵
精準掌握"火候"
我們想象一下:若微波消融的熱場像一團“失控的火”,可能燒毀腫瘤的同時,也會誤傷周圍血管、神經,甚至重要器官,腫瘤細胞對高溫極為敏感,溫度過高則會引起過度消融,導致組織器官不可逆損傷增加,并發癥幾率大幅上升。因此,實現精準的溫度監控,也就是對 “熱場的精妙把握”,成為了精準適形消融技術的重要發展方向,它能夠真正實現“微創口、低風險、少復發”,精準的熱場控制都能為患者點燃希望之光。
掌握“火候”技術
持續不懈的努力
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腫瘤醫學部介入超聲科梁萍教授、于曉玲教授、張晶教授等專家們本著“讓治療更準一點,讓損傷更小一點,讓生命更長一點”的目標在實驗室日夜攻堅,用無數動物實驗和臨床數據,繪制出人體不同器官的“熱場地圖”,開發了三維熱場模擬系統,能夠精確預測微波消融過程中熱場的分布范圍,從而實現對治療過程的精準把控,讓熱能既能“火力全開”滅殺腫瘤,又能“精準避讓”健康組織,將熱場研究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
-健康小貼士-
微波消融適合您嗎?
? 腫瘤直徑<5cm ? 無法承受傳統手術的老年患者
? 術后復發腫瘤 ? 追求快速康復的年輕人群
具體方案需由專業介入超聲科醫生評估!
主管| 解放軍總醫院政治工作部
主辦| 宣傳處融媒體中心
來源 |第五醫學中心
圖文 |于 杰 劉 芳 肖 帆 杜喬偉
刊期 | 第2805期
總編:熊 剛
主編:張 奎
編審:張 密 李笑一
編輯:李笑一
郵箱:jfjzyy01@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