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原因的乏力、體重減輕
步速減低、體能下降
又或者在經歷急性疾病后
很難恢復到生病之前的狀態
“摔一跤就骨折”
“爬不動樓梯”
您身邊的老人(60歲以上)
如果有上述這些表現
可能與肌少癥有關
向大眾普及肌少癥
肌少癥是一種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出現的骨骼肌質量減少、肌力下降和肌肉功能減退的綜合征。它不僅會導致老人行動不便,反復跌倒導致骨折,還會增加慢性疾病的發生風險,嚴重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健康壽命。
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肌少癥,守護老人的健康,解放軍總醫院第九醫學中心特勤診療一、四科在中心門診大廳舉辦“預防肌少癥,守護夕陽力量”主題義診活動,吸引了60余名老年患者及家屬參與。活動現場,專家團隊為老人提供免費肌力測試、步態評估,結合營養和康復治療,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幫助他們保持健康的功能狀態,遠離肌少癥的困擾。
高齡群體知之甚少
許多老年患者表示,此前對肌少癥了解甚少。72歲的張阿姨說:“最近總感覺腿沒勁兒,走路變慢了,今天檢查后才知道可能是肌肉流失的問題。醫生教的營養搭配和鍛煉方法很實用!”患者張叔叔也感慨:“這次義診讓我意識到要更關注父親的肌肉健康,早預防才能少受罪。”
“醫生用握力器和步速測試就發現了問題,和我想的‘老毛病’完全不一樣。”75歲的王爺爺在義診后感慨。特勤診療一、四科楊媛主任說:“許多老人因缺乏認知錯過干預黃金期,其實通過營養調整和抗阻訓練可有效改善。”
早期干預勝過治療
據統計,前來咨詢的群眾約有40%存在肌少癥風險,其中15人需進一步診療。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許多老年人及其家屬對肌少癥缺乏足夠的認識,往往忽視了早期的預警信號,延誤了最佳的干預時機。
醫生建議,早篩查、早干預是延緩衰老、守護健康的關鍵!老年人可到開設“老年肌少癥門診”的醫院接受肌肉量檢測、跌倒預防訓練等項目的系統評估與干預,為自身的健康護航。
科普小貼士
自測肌少癥風險——
小腿圍測量:用軟尺測量非優勢小腿最粗處周長,男性<34cm,女性<33cm,可能存在肌肉量減少。
指環試驗:若家里沒有軟尺,可以用自己雙手的食指和拇指環繞圍住小腿最粗的部位。如果指環圍度與小腿圍剛好合適或略大,提示肌少癥發生風險增加,建議盡早就診。
第九醫學中心老年肌少癥門診——
時間:每周三上午8:00-11:30
地點:門診二樓西20診室
關注老年健康
主管| 解放軍總醫院政治工作部
主辦| 宣傳處融媒體中心
來源 |第九醫學中心
撰文 |趙繼紅 林 潔
攝影 |劉慶慶
刊期 | 第2805期
總編:熊 剛
主編:張 奎
編審:張 密 李笑一
編輯:李笑一
郵箱:jfjzyy01@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