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尋歡
編輯| 赤木瓶子
剛剛過去的清明檔,有兩個值得關注的消息。
一個好消息,電影院終于不再是上映兩月有余的《哪吒2》挑大梁了,大盤也回到1億+級別,檔期總票房達3.78億。一個壞消息,新片們都是小個子,鉚足了勁也只能把大梁抬起來,而不能扛到肩上。
3.78億,在過去十年的清明檔中,僅好于2022年和2023年,而前者因為疫情原因,沒有一部新片上映,后者是近十年唯一只有一天的清明檔。換言之,今年清明檔是近十年最差。
此情此景,難免讓人想到去年涼到出圈,同樣十年最差的平安夜與圣誕檔。而去年涼還有人關注,今年涼甚至沒人關注,只會納悶——《哪吒2》不是都150億+,位居影史票房top5了嗎?哪吒腳踩風火輪、身披混天綾屠榜熱搜的勁頭兒才過去幾天啊,電影院就這么拉了?
大導馮小剛,也有兩個值得關注的消息。
他擔任導演、編劇,趙麗穎領銜主演的《向陽·花》,豆瓣評分6.6,截至發稿前,票房9400萬,貓眼預測總票房2億,對于昔日的商業片霸主,票房口碑兩開花的京圈老炮兒而言,這很難說是好消息。
畢竟跟他齊名的另外兩位大導演,都正春風得意。陳凱歌的主旋律電影正拍得紅火,即使不合拍,《志愿軍》系列的第三部也已提前鎖定今年國慶檔頭號種子,張藝謀則用《狙擊手》《滿江紅》《第二十條》三戰春節檔,斬獲近80億票房,還要跟光線合作拍攝《三體》這種超大項目。
但老話說得好,好不好得跟自己比,光看人家算怎么回事兒啊?馮小剛2019年賀歲檔的《只有蕓知道》,豆瓣6.3,票房1.59億,2023年國慶檔的《非誠勿擾3》,豆瓣5.4、票房1.02億。
此次清明檔的《向陽·花》,馮小剛稱得上一句票房攀升、口碑好轉,劉浩存見了,恐怕也只能反問一句“怎么不算特大喜訊呢”。
至于他本人來了,是會淡淡撂下一句“1997年過去了,我很懷念它”,還是默默跑到什剎海溜冰、打鳥,我們尚不確定,但可以確定的是:馮小剛這匹老馬,難識途了,后春節檔的電影市場,更是涼透了。
清明檔緣何崩盤
從明面上看,清明檔創造近十年最差,最大的原因是新片不給力。
去年史上最強清明檔的締造者,是宮崎駿“告別之作”《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加為數不多能賣座的好萊塢IP大片《哥斯拉大戰金剛2》,2021年則是《我和姐姐》和《哥斯拉大戰金剛》。再往后則不必多說,那時候好萊塢大片還風頭正盛,不管是大導演斯皮爾伯格的《頭號玩家》,還是六大工業流水線生產出的《金剛:骷髏島》《雷霆沙贊》,賣個幾億都是少的,不破10億主創都不好意思再來華宣傳。
但今年有一定體量的新片,只有四部。IP+粉絲向無腦爽片《我的世界大電影》,張藝興力證演技的《不說話的愛》,馮小剛寶刀未老、趙麗穎撕碎濾鏡的《向陽·花》,以及梁朝偉、段奕宏兩大影帝主演的《獵狐行動》。
娛樂獨角獸此前在分析中提到,春節檔后院線市場下一個小高潮要看五一檔,這四部片子也用自身實力證明了,它們確實扛不動。
《獵狐行動》定檔2021年后撤檔,一再被傳是“尺度太大”,需要刪減,但4.7的豆瓣評分表示這鍋別讓審核背,請還給導演和編劇。這出行動的最大看點,是在場外,即作為一部關于金融犯罪的電影,原出品方耳東影業的老板,因為金融犯罪行為被朝陽區警方立案調查。
《不說話的愛》大概是被粉絲經濟營造的濾鏡沖昏了頭,在口碑并不突出的情況下開啟大規模點映,以至“感覺一般”“有點演技,但不多”的口碑較快發酵,自己給自己上演了一場釜底抽薪。
《向陽·花》導演馮小剛繼《芳華》后,已近十年沒有拿出過質量過硬的作品。不管是電影《只有蕓知道》《非誠勿擾3》,還是下凡拍的電視劇《回響》《北轍南轅》,都水花無幾,受眾寥寥,為數不多花錢看了的,也罵聲挺大。
不禁讓人納悶:原來那些喜歡看爛片的“觀眾”都去哪了?怎么不支持大導新作?都像你們這樣,中國電影還怎么發展?
垃圾
蟲安原著本身就不以故事見長,導演、編劇馮小剛的問題則更大,一個出獄女性互助的故事,硬生生被他拍成了京圈大姐大帶領小妹們干仗。張嘴“我們不惹事,但也不怕事”,閉嘴江湖義氣,給人一種這并非向陽的花朵,而是洪興十三妹時隔二十年帶來了全新外傳的錯覺。
相比之下,《我的世界大電影》已經算是良心之作,它走的是馮小剛20年前的路數,將“我是無腦爽片”寫在了腦門上,表示“哥們兒就喜歡俗的”。在好萊塢大片遇冷五年的情況下,還能三天票房破億,證明它獲得了絕大多數粉絲和好萊塢大片愛好者的青睞。
而清明檔票房冠軍也不出娛樂獨角獸日前預測,要被預計總票房達2億的《向陽·花》拿下。
如此看來,今年清明檔之所以十年最差,還不在“觀眾”少了,更不在新片太差,而在于哥斯拉和金剛居然不打架了。
垃圾
大概這兩頭巨獸也跟全球股市一樣,被關稅大棒打得暈頭轉向,一個忙著在地心世界獵食交稅,一個在斗獸場趴窩冬眠,假裝一切都與他無關?!陡缢估髴鸾饎?》北美已定檔2027年3月26日,如果關稅大戰不干涉電影,那可以早早替2027年的清明檔說一句“未來可期”,反之,只能自求多福。
什么馬,才能識途
《唐山大地震》的發布會上,有記者問馮小剛一直拍喜劇片,對于《唐山大地震》票房有沒有信心時,馮小剛承認自己確實拍過很多喜劇片,但并不是一直都只拍喜劇,比如《集結號》《夜宴》《一聲嘆息》等片子,最后,他給了自己一個評語:我什么都能拍,拍什么都有票房,這一點上誰的票房能比過我?我特別獨孤求敗。
那一年的馮小剛,包括在此之后許多年的馮小剛,說這句話時,都底氣十足。
1997年,在中國電影市場岌岌可危時,《甲方乙方》適時出現,以3000萬+的票房成為年度票房冠軍,既開創了內地賀歲片的先河,成就了馮小剛“賀歲片之父”的美名,也讓其正式一路高歌猛進,從美工、編劇變成了跟張藝謀、陳凱歌齊名的頂尖大導演。
從《大腕》到《天下無賊》,從《不見不散》到《集結號》,不管是在京味故事里調和市民喜劇,還是在不經意間揭露社會現實,他都做得爐火純青,連在電影里植入廣告這件事,也可謂遙遙領先。
更難能可貴的是,不少商業片看不到導演的樣子,千篇一律不說,還大多數都很爛,而馮小剛的商業片不僅有其獨特味道在,還穩定在水準線之上,用他自己的話說,“我的商業片是一個怪胎,因為觀眾從中能夠看到我的影子”。
即使是當時觀眾看不下去的部分商業片和文藝片,如《我不是潘金蓮》《1942》等,也被當下觀眾覺得是當時的觀眾不懂珍惜,只能說,那時大家眼光都高,而被《富春山居圖》《逐夢演藝圈》《圖蘭朵》等片荼毒過的觀眾,看兩眼就覺得是在洗眼。
直到2017年的《芳華》,馮小剛最后一次高歌,最后一次猛進。天價片酬、陰陽合同、家中聚會讓苗苗跳舞助興等事件在短時間內接二連三的爆發后,馮小剛在圈內的地位和知名度雖還在,但在路人和觀眾那的美譽度已經直線下滑,只不過有待電影檢驗。
而時間的推移、京味故事的局限、依賴作家的封筆、觀眾群的迭代、觀影趣味的演變,都讓馮小剛之后的電影變得不合時宜,他所執導的電影和電視劇,雖然未必都虧錢,但近十年里沒有一部算得上是成功之作。唯一一部口碑好、票房高的,還是翻拍影史經典《忠犬八公》。
都說老馬識途,那是馬還不夠老。夠老的時候,他自己都會說“英雄老矣”,感慨新銳導演們生龍活虎、屢創新高。
今年屢創新高者也有,而且是“高高的”,一部《哪吒2》國內票房150億+,截至4月8日,占全年總票房的60%以上,不僅單片票房將中國影史票冠提高了近100億,在占比上更是史無前例。
這固然說明中國觀眾仍然支持電影,仍然想看好電影,仍然會與電影進行情緒共振,但也同樣說明,今年上映的多數電影在商業性、完成度、吸引性等層面上有多么感人。
馮小剛曾經表示:“中國電影的技術就跟中國足球的技術一樣,跟世界差距非常大。以前是既缺技術又缺錢,現在不缺錢了,可是仍然缺技術。”
今日看來,中國電影不僅仍然缺技術,還連錢都缺了。幾乎每一家大公司都在喊著降本增效,每一家大平臺都在降低宣發、嚴控成本。新片、新劇的過會數、立項數,找到投資的難易程度,都比不上前幾年。
未來二十余天,尚無有一定體量的電影定檔。下一個小高潮,是有《水餃皇后》《雷霆特攻隊》《獵金·游戲》《蒼茫的天涯是我的愛》《獨一無二》等十部新片的五一檔。
可以預料的是,五一檔不會是近十年最差,畢竟從2020年開始,五一才有5天小長假,但同樣可以預料的是,未來的十多個工作日,大盤跌破2000萬將是常態,影院還得再過一過苦日子,五一檔之后到暑期檔來臨的過渡點,也同樣會冷冷清清。
以此可見,現在內娛不僅缺電影工業化的技術,還缺拒絕檔期癡迷、科學化定檔的技術。
不怪老馬來了不識途,路這么滑,又變得這么快,正當年的馬,也都拿著摔跤的號碼牌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