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德城區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全環境立德樹人為基礎,深入開展家校社協同育人實踐探索,構建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筑夢’教聯體”,實施“四大行動”,積極完善各領域同題共答、各環節同向發力的育人工作機制,有效破解影響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突出問題,促進形成良好教育生態和育人環境。
一、實施“筑基”行動,夯實協同育人體系
一是協同聯動,打破部門壁壘。構建區委、區政府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教育工委指導、教育部門落實、有關部門支持、社會各方參與的家校社育人格局,一體式推進思政教育、家庭教育指導、心理個體咨詢服務,高質量助推機制、保障、環境、特色建設發展。
二是突出心育,搭建聯結平臺。構建“一個體系、兩支隊伍、三預機制、四方聯動、N類活動”的“1234+N”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形成以專業機構為指導、專職心理健康教師為核心、班主任和兼職教師為骨干、全體教職員工共同參與的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采取理論+實踐+體驗方式,近年來,組織開展團建、個體咨詢、主題繪畫等活動1000余場次。
三是抓好關鍵,夯實陣地建設。以區級-校級-班級-社區四級家長學校為活動陣地,利用教聯在線郵箱和惠民一碼通平臺,形成班級、校級家長點單-學校、社區接單的貫通機制,構建制定需求清單-對接匹配部門-明確聯動單位-制定解決方案的全流程教聯協同模式。
二、實施“筑心”行動,強化思想教育引導
一是規范化推進大思政建設,傳承紅色基因。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牢牢把握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兩條主線。強化課程滲透,將思政內容與各學科有機融合,推進愛國主義、優秀文化等教育基地建設,形成“全員培訓、校本教研、名師引領、輻射整體”的隊伍建設模式,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植于學生心靈。此外,我區豐富教育形式,依托重大節日開展主題活動260余次,打造“一校一特色”德育品牌51個,開展“國學小名士”、文明校園打造等活動1200余次。
二是精細化推進大家庭建設,引領共同成長。
充分發揮“一所區級家長總校引領+N個項目共聯”的教育優勢,依托50余名人員組成的家庭教育講師團,實施家長成長工程,利用定期家訪、家長會、學校開放日、父母大講堂等渠道,形成多層面輻射的家庭教育聯盟,實現51所中小學家長學校規范建設全覆蓋。
三是系列化推進大心理建設,促進心康體健。
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必修課,打造區級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資源共享平臺,重視生命教育和挫折教育,建立“發展-預防-干預-促進”全流程的心育環境。全覆蓋開展中小學生心理測評,建立“一生一冊”心理檔案,實行分級分類評估與干預。設立心理健康教育名師工作室,有組織、有計劃、分期分批組織教師培訓,教師基本理論、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不斷提升。
三、實施“筑巢”行動,構建良好育人環境
一是警校同步,共筑安全新樣態。構建公安主導、學校統籌、家長協同的護學網絡,設置護學崗卡點423個。建立校內外風險聯動預警機制,對接公安監控平臺,共享校園周邊治安監控數據,實現校門人臉識別系統與公安系統無縫對接。全覆蓋配備第三代可視化一鍵報警設備,并與公安系統聯動,確保報警現場情況能夠及時精準研判。此外,區法院、區檢察院、公安分局、區司法局圍繞普法、維權、育新三項重點,聯合開展“法治護苗促成長”行動,引導學生提高自我保護意識,遵紀守法、抵制欺凌、遠離違法犯罪。
二是校社共管,樹立聯動新標桿。加強對困境兒童、留守兒童、流動兒童等重點群體的關心關愛。開展“愛心媽媽”品牌活動,為留守和困境兒童送去溫暖。實施“希望小屋”“公益課堂”等項目,通過追蹤摸排、定期探訪、強制報告等方式,精準落實兒童福利保障政策,積極拓展生活、助學、助醫、關愛等服務。建立學生義務教育入學監測制度,對適齡兒童少年入學情況動態監測,完善適齡兒童、疑似輟學學生、輟學學生三本臺賬。
三是醫教互促,守護健康新路徑。建設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問題全流程、跨系統合作機制,打通學校與屬地衛生醫療機構全面建立學生心理危機轉介綠色通道,有效實施學校、醫院、社區聯合進行心理危機預警、動態管理、轉介治療等工作,合力化解學生心理健康問題。
四、實施“筑夢”行動,攜手共育領創未來
一是“融通”五育并舉。持續4年開展規范教育月活動,注重習慣養成教育。深入實施青少年學生讀書行動,實施“全環境書香?生態閱讀工程”,推動閱讀課堂轉型變革。持續開展美育浸潤行動,凸顯“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校本化實施,3所學校在全市中小學合唱活動中獲得“最美和聲獎”。強化學校體育工作,所有小學已實現“課間15分鐘”全覆蓋,督促學生走出教室、走向戶外,切實讓學生身上有汗、眼里有光、腳下有力。山東衛視【早安山東欄目】對我區課間15分鐘活動進行報道。構建“創·勞”育人框架,電大實訓基地及實驗小學、十中萱蕙校區、九中入選市級中小學生校外、校內勞動教育實踐基地。
二是“聯通”活動平臺。挖掘德城運河人文資源,傾力打造“運河古街”“德州窯紅綠彩陶瓷藝術博物館”“電大農場”“普利森機床博物館”“奧德曼葡萄酒莊”等一批基地,開展紅色根脈尋訪、社會實踐調查、現場教學、研學旅行等活動200余場。在中心廣場、迎曦園、四時園、濯錦園等公共區域建設城市書房“明德”書屋,將城鄉書房打造成休閑、閱讀新地標。
三是“貫通”人才培養。啟動集團化辦學、共同體發展、融通體建設“三駕馬車”助推教育優質發展。成立少年科學院,舉辦首屆中小學科技創新大賽,成功征集學生小論文、小課題及發明制作等300余項成果作品。開展科技競賽活動,累計600余名學生參與全國青少年人工智能創新挑戰賽,斬獲省級以上獎項500余項。
下一步,德城區將緊盯藍圖,大力推進教聯體建設,充實家庭育人第一課堂,做大做強學校育人品牌,充分融合社會育人資源,經緯交織,條塊結合,形成一個全方位的協同育人體系,最終構建起一個“人人、事事、時時、處處”的高質量協同的育人環境。
聲明
本文來源于德州市德城區。以上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內容僅為作者觀點,并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本文編輯:Sunshine
責任編輯:林美妮
山東教育發布 |
| | | |
投稿/新聞線索/爆料視頻
一經采用將獲得線索獎勵
點推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