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雙方達成共識,都能自洽
就是對的婚姻模式
過往提及婚姻生活,我們能想到的無非是:
夫妻同住一個屋檐下,經濟不分家,家庭責任共擔,相互陪伴與支撐。
但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夫妻開始跳出這個傳統秩序,選擇根據自己的需求,定制化他們的婚后生活:
AA制婚姻、已婚獨居、友誼婚、婚內單身......
在這些新式婚姻的背后,藏著當代人或隨性、或成熟、或功利的生活哲學。
不過,無論創造出多少新花樣,所有婚姻生活歸根結底都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01
合作式婚姻
很多夫妻進入中年后,生活壓力增大,感情逐漸平淡,漸漸變得無話可說。
一天下來,除了有事或是陪孩子,其余時間,要么在外不聯系,要么在家各自玩手機,玩累了就倒頭睡覺。
還有一些夫妻,可能感情早已破裂,但礙于離婚成本太高,又想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于是只好湊合著過。
這類夫妻比起親密伴侶,往往更像“婚姻合伙人”。
他們會共同承擔家庭責任,例如養孩子、贍養老人、分擔家務等等。
各自出錢、出力,但其余時間,就成了彼此最熟悉的陌生人。
互不干涉、互不幫忙、互不關心、各過各的。
其中,最典型的狀態就是“婚內單身”。
不離婚,但用已離婚的狀態生活。
之前看過一個故事。
網友A和老公曾距離婚只有一步之遙,但考慮到孩子,最終還是放棄了。
于是兩人約定:
經濟上,網友A負責孩子的日常開銷,老公負責孩子的學費。
生活上,兩人共攤家務,一起陪伴孩子成長。
除此之外,他們零溝通、零交流、零關心、零問候,白天各過各的,晚上各睡各的。
日常生活的運轉,全靠結婚10年殘存的默契。
如此“茍延殘喘”的婚姻,自然會有人覺得不要也罷。
但網友A覺得:
“中年人不必談感情,要的是團隊合作。
畢竟,單從錢和時間的角度來說,兩個人養孩子,肯定比一個人輕松。
所以,不吵、不鬧、不溝通,各自堅強的婚姻,也沒什么不好。”
此外,有些人在開始“婚內單身”后,迎來了生活的“第二春”。
網友毛毛在生完孩子后,陷入了喪偶式婚姻。
一個人苦苦支撐著整個家,出錢又出力。
她曾多次嘗試和丈夫溝通,但不是吵架就是被冷暴力。
時間長了,她也累了,于是決定從精神上與老公離婚,開始“婚內單身”。
先從生活上戒斷對老公的依賴。
以前覺得那些應該男人做的事,像開車、組裝家具、交暖氣費等,現在通通自己做。
然后,把過往關注老公的時間,都拿來投資自己。
練習毛筆字、見朋友、努力賺錢......做一切能讓自己開心的事。
時間長了,毛毛漸漸在心理上不依賴老公了,也不再糾結對方到底在不在乎自己。
“當我把老公當外人看后,再也不內耗了,也越來越有自信,就算有一天真的失去他,我也能把日子過好。”
曾看到一句話,覺得很適合此情此景:
“婚姻是一種生存方式,但單身是一種生活方式。”
堅守一段婚姻,有時是出于現實情況的考慮,但我們依然可以選擇一種快樂的活法,來填滿每天的時間。
婚內單身,說白了就是對生活做分區管理:
婚姻,負責提供經濟與現實價值;
友情、親情、愛好、副業等,負責提供情緒價值。
互不干擾,各司其職。
02
分居式婚姻
如果前文的“合作式婚姻”,大多是夫妻出于現實考量,被動進入的一種生活狀態。
那么“分居式婚姻”,則是夫妻為了滿足各自的需求,主動選擇的生活方式。
網友天天和丈夫當初為了給催婚的家人一個交代,選擇結婚。
但天天其實有些“恐婚”:
害怕兩家人生活在一起的雞零狗碎、逢年過節的煩瑣禮節、長輩對年輕人的指手畫腳......
更害怕結婚后,可能會因為成為妻子、母親,而漸漸失去自己的生活和空間。
正好她和丈夫在婚前都各自有套小房子,于是他們約定:
工作日各回各家,只在周末或節假日見面,輪流去對方家里小住;
每次上門,都要提前打招呼;
去誰家住,誰就負責家務;
經濟上,也保持獨立,互不干涉對方的收入,只是在日常開銷上,丈夫會主動多承擔一些。
盡管不生活在一起,但夫妻倆的情感互動從未斷過:
他們每天都會視頻,和對方分享日常;
會記住對方不經意間說的小事,時不時給個小驚喜;
如果遇到矛盾了,也會開誠布公地溝通,絕不內耗自己。
丈夫也會主動擋住來自父母催生的壓力,因為他理解妻子“不想過早成為一個母親”的想法。
“當你總能在生活的細節中感受到對方的愛意,信任與安全感自然就建立起來了,也無需非要時刻黏在一起。”
除此之外,獨居生活也幫兩個人避免了很多矛盾。
夫妻倆的吃飯口味、對衛生的要求、生活作息都很不同,但不像很多夫妻需要經歷漫長的磨合期,他們每當遇上不習慣時,忍兩天就過去了,無須任何人妥協或改變。
“婚姻就像是個銀行賬戶,傷感情的事是在取錢,增進感情的事是在存錢。
少取多存,婚姻自然會越處越好。”
除了上面這種不愿為了婚姻讓渡自我的夫妻,也有些夫妻是在婚后遇到了麻煩,才決定重新調整生活模式。
玲子是個職場媽媽。
過往每天下班回到家,她都要忙著做飯、整理家務、照顧孩子。
等忙完爬上床時,已接近午夜。
時間久了,她開始感覺身心俱疲。
一次,下班后的丈夫把臟襪子隨手丟在沙發上,而幾分鐘前,玲子剛把沙發收拾干凈。
這件小事觸怒了玲子的神經,讓她大發雷霆:
“把襪子丟進臟衣簍很難嗎?!”
丈夫不解:
“為了這點小事,你至于發火嗎?”
隨后兩人大吵一架。
為了消氣,那天玲子獨自去酒店住了一晚,邊吃美食,邊看電影,獨享久違的個人時光。
也是那時她開始意識到,自己需要有獨處的空間和時間。
于是,她在和丈夫坦誠溝通后,決定在外面單獨租個小單間。
每周有3晚,她都會在出租屋里獨處。
看書、看電影、泡茶......做一切只取悅自己的事情。
有時,也會睡在那里。
與此同時,丈夫需要分擔家務和照顧孩子。
在身體力行的過程中,他開始感同身受妻子曾經的疲憊:
“家務雖小,但做起來并不輕松。照顧兩個孩子,也不像陪玩那樣容易。”
于是漸漸地,丈夫變了——
不再是甩手掌柜,而是懂得吃完飯要順手把碗洗了,把廚房收拾了;也開始主動接過妻子手里的抹布,分擔家事。
“丈夫的變化是自然發生的。過往我說得再多,都不如他親自體驗過有效。”
獨居時間,為玲子緊張的家庭生活提供了一段緩沖期,給了她喘息的空間,避免了身體和情緒的過度消耗。
同時,也讓丈夫“被動”開始承擔家務。
一個向外走,一個向內走,家庭分工自然就有了新平衡。
03
契約式婚姻
相比前文,“契約式婚姻”或許更加離經叛道。
換成現在流行的話來說就是:
給自己找了個“結婚搭子”。
這類夫妻,大多基于某個共同利益結婚:
不想被家人催婚、想要有個人作伴、想要生個孩子......
他們之間因此會共同定下“婚姻公約”,具體條款,因婚而異。
但必備要素一定有:
雙方為婚姻的投入,得絕對公平。
某博主就分享過自己的經歷。
她和老公從公司同事發展為生活中無話不談的好友。
他們有相似的三觀和對未來的規劃,生活習慣也差不多。
因為疲于應對父母的催婚,兩人一拍即合,決定做彼此的“結婚搭子”。
他們共同出資80w買了套婚房。
買房前,先簽了一個“購房協議”,約定各自的出資額度和所持比例,也保留了打款證明。
婚后,他們擁有各自的房間,日常生活彼此獨立,互不干涉。
經濟上實行AA制,會一起供房、供車,平攤水電費等日常開銷。
生活上,家務均攤。
未來如果選擇生育,女生為此可能喪失的工資、生育過程中的身體損傷,以及產后的護理和修復,男生都需要承擔一定的費用。
“婚姻的意義,就在于把雙方的資源整合,合作過上更好的生活。”
如果說在傳統婚姻中,因為混雜了感情因素,有太多付出與花費是無法清楚計算的。
那么在“契約式婚姻”中,“時間、勞動、生育”等等一切付出都將擺上臺面清算,互不虧欠。
04
過往常聽人說:
“婚姻是一場豪賭,押上青春、真心和金錢,卻未必能贖回幸福。”
盡管我們始終相信愛,卻也明白,愛不是所有婚姻中的必需品。
與其執著于愛這樣虛無縹緲的東西,明確自己在婚姻中的需求,并和伴侶開誠布公地商量解決方案,才是更穩妥的辦法。
不論要感情還是要利益,獨居還是分居,互相扶持還是做回陌生人,只要雙方達成共識,都能自洽,就是對的婚姻模式。
點個 ,愿所有人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婚姻模式。
你怎么看待這些“新式婚姻”呢?自己又是怎樣的婚姻模式呢?歡迎來評論區,大家一起聊聊。
參考資料:
[1]十點讀書會:《不談愛不談性,都市男女開始“友情婚”》
[2]十點讀書會:《90后夫妻已經在過“單身婚”了》
[3]三聯生活周刊:《已婚獨居,他們在過一種很新的婚姻生活》
作者:十點肖肖。來源:十點讀書(ID:duhaoshu),超3000萬人訂閱的國民讀書大號。轉載請聯系十點讀書。
Hot Events
讓每一次閱讀都有價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