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錘,我一錘!這場關稅戰打得乒愣乓啷的,然而蘋果庫克敏銳的嗅覺早就察覺到了這一切,3月底就采取“緊急行動”動用5架專機將大批量印度生產的iPhone運送到了美國本土,完美避開了4月份激烈的關稅。蘋果果斷的做法,讓我們意識到之前的對美投資,已經開始做出了選擇。
今年2月初,蘋果計劃未來四年在美投資5000億美元,打造自己的供應鏈,比如德州開設AI服務器工廠,亞利桑那州扶持臺積電美工廠為其制造芯片,試圖借“提振美本土制造業”拿到關稅“豁免權”。如今看來,不僅馬斯克沒戲,蘋果也沒戲!如此一來,蘋果很可能會將生產線遷到美本地工廠了!
有人認為蘋果不會遷走,iPhone不會漲價。
短期來看,蘋果根本遷不走,蘋果用了十多年的時間在中國打造供應鏈,80%左右的產能都在中國,即便印度供應鏈的磨合也已經七八年,產能也僅為20%左右。富士康曾被邀請赴美建廠,但因為生產效率、人工成本、勞動文化差異等原因,最終工廠淪為荒地。如果蘋果回美國生產,需要數年的時間,遠水解不了近渴。
對于國人而言,關于“美原產地進口”的概念可能比較模糊,如果從制造環節來說,蘋果大部分產能都在中國,iPhone對國人而言應該不會漲價。但如果按照美國的《出口管理條例》和WTO的“實質性改變”原則,芯片的原產地通常由核心技術來源或晶圓制造環節決定,封測等次要環節不決定原產地歸屬,蘋果A系列芯片、英偉達的AI芯片,都是美國原產地產品。也就是說蘋果即便國內生產,價格也有可能會飆升。
正常情況下蘋果不會帶著富士康搬回美國,但特殊情況除外,尤其你一錘、我一錘,萬一將關稅抬高到104%,蘋果很有可能將供應鏈搬回美國,徹底規避關稅問題。
所以問題來了:如果真的搬回美國本地組裝,成本會上升多少?
根據Techlnsights分析師Wayne Lam分析,以iPhone16Pro為例,內部零部件成本為550美元,加上組裝和測試,成本能到580美元,加上蘋果的廣告預算、技術服務費等,也就是官方售價iPhone16Pro,256GB版本,1100美元,這是來自中國的生產線。
但如果將生產線搬回美國,每臺iPhone16Pro的組裝成本會從30美元提升到300美元。再加上芯片、零部件都在美國生產,生產成本就會大幅飆升。就像張忠謀口中的“赴美建廠成分本至少上漲50%”,我們就按照50%計算。關鍵這還沒有加關稅,如果相互抬轎子,關稅漲到104%,那就意味著iPhone的價格至少會增加150%。再加上原本的售價,整體價格就是國行iPhone的250%。
換算下來,iPhone16Pro國行原來的7999,會上漲到19997,恐怖的2萬元!這也就意味99%的人,將會很難再買得起!這樣的定價,無疑與和市場徹底說再見了!且買且珍惜吧!
對于大部分國人而言,其實并沒有多大影響,因為我們有許多選擇,除了蘋果、三星,其他主流品牌都來自中國,關鍵華為從芯片、屏幕、零部件到螺絲釘,都來自國內供應鏈,完全不依賴進口。
而蘋果即便想將供應鏈搬回本土,最快也需要五六年的時間,但科技發展速度太快,未來五年之后的手機是不是還是手機,我們就不得而知了,但我們知道的是,這幾年倒霉的還是他們自己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