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車龜茲小巷內表演者在彈唱民族歌曲(丁子芮攝)
在庫車龜茲小巷的土黃色拱形門廊前,身著傳統艾德萊斯綢服飾的維吾爾族姑娘熱情地向游客遞上剛出爐的馕餅,一旁的講解員則向游客展示瓷盤墻:“這墻上的盤子都是居民家中的老物件”——這一充滿活力的互動場景,生動詮釋了新疆以旅游為載體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創新實踐。作為全疆“旅游促三交”創新發展案例的龜茲小巷通過文化交流、民俗體驗等場景設計,將歷史文化資源轉化為民族團結的“沉浸式課堂”,讓游客在品味美食、觸摸傳統中感受多民族文化共生的深厚底蘊。
4月8日,2025 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旅游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廣推進活動在庫車市舉行。來自自治區黨委統戰部,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民族事務委員會、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部門負責同志,新疆各地(州、市)相關部門負責人以及2024年自治區旅游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創新發展案例、典型案例、示范景區、民俗文化旅游優選點代表參會。
在會中,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阿克蘇地區作為典型代表分享了旅游促“三交”的工作經驗。庫車龜茲小巷、喀什古城景區等全疆重點文旅項目同步進行案例交流。活動現場發布了2024年自治區旅游促“三交”創新發展案例、典型案例、15家示范景區及20個民俗文化旅游優選點,并為獲評單位授牌。
2025年自治區旅游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廣活動授牌儀式(丁子芮攝)
據悉,2024年,阿克蘇地區累計接待游客3617.27萬人次,同比增長20.19%;實現游客總花費221.05億元,同比增長21.07%。“旅游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計劃實施以來,阿克蘇地區堅持把文旅產業作為惠民富民、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戰略支柱性產業來培育,聚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用更加鮮活、更有說服力的形式和載體,有力推動旅游促‘三交’工作取得顯著成效。”阿克蘇地區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副局長高凡表示。
伊犁州通過多年文旅融合發展,已成為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實踐典范。喀贊其景區于2023年入選“旅游促進交往交流交融全國十佳案例”,2024年六星街景區再度獲評自治區旅游促“三交”典型案例。全州依托120余個國家級、自治區級文旅品牌,帶動各族群眾就業創業、增收致富,文旅產業已成為促進民族團結的核心載體。
“2024年,伊犁州累計接待國內游客8445.04萬人次,同比增長14.62%;實現旅游收入705.66億元,同比增長38.83%。旅游業不僅成為伊犁的‘金色名片’,更讓國內外游客通過沉浸式體驗,深切感受到新疆各民族共生共榮的和諧畫卷。”伊犁州文廣旅局黨組副書記、 局長賈娜爾 · 阿汗說。
2024年,新疆將文旅產業納入“十大產業集群”,全年接待游客3.02億人次,旅游總消費達3595.42億元,5A級景區總量(含兵團18家)居全國第三。自治區深化“旅游促三交”實踐,推出創新發展案例、十大典型及示范景區等標桿體系,聯動文化和旅游部“新疆十大示范案例”,形成全國示范效應。自駕游、冰雪游躋身全國“第一方陣”,“非遺+旅游”“文博+旅游”等模式激活文化資源。文旅爆款持續破圈——央視春晚喀什分會場、熱播劇《我的阿勒泰》等帶動“追劇游”“賽事游”新潮,全年舉辦新疆藝術節、國際藝術雙年展等高端活動4.62萬場次。援疆協作開行旅游專列250次、包機430次,輸送游客18萬余人次。依托120余個國家級文旅品牌,各族群眾實現就業增收,文旅產業成為促進民族團結、增強文化認同的核心載體。
自治區文旅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一級巡視員燕乃敏介紹,今年新疆繼續推動旅游業在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方面發揮更大作用。文旅部門將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到旅游發展的全過程。加快推進旅游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群眾參與、游客體驗、市場合作作為切入點,積極探索新型旅游發展業態。推動旅游演藝、文化遺產旅游、民俗風情旅游、特色節慶展會等傳統商業綜合體向涵蓋"吃住行游購娛"的文體商旅綜合體轉型升級。在旅游城市、景區、鄉村等不同層面,打造一批旅游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示范點位。(中國日報新疆記者站記者毛衛華|丁子芮)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