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網友反映在江蘇常州天寧區一家醫院附近的小吃店,居然掛著 “加工胎盤” 的字樣。
這消息一出來,可不得了,瞬間引起了大家的廣泛關注。
4 月 8 日,媒體記者們就圍繞這件事展開了報道,記者先是從天寧區市場監管局了解到,涉事的這家店鋪已經停業有一段時間了,目前常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正在牽頭對這件事展開全面調查。
這家小吃店位于常州市天寧區一家醫院的附近,店鋪招牌上明晃晃地寫著 “加工胎盤” 這幾個大字。
當天,記者試著撥打了該店的電話,結果無人接聽。
后來據揚子晚報報道,涉事商家透露,他們把胎盤加工制成膠囊售賣。
要是客人沒有自帶胎盤,收費 800 元;如果客人自己帶胎盤過來,加工費是 300 元。
而且商家還說,這些胎盤都是從醫院產婦手里弄來的。
胎盤在以前曾被用作中藥,它的藥名叫做 “紫河車”。
不過呢,在 2015 年版的《中國藥典》里,紫河車已經被除名了。
這意味著從專業醫藥角度,它不再被認可作為常規用藥了。
那產婦分娩后的胎盤,到底該怎么處理呢?
常州市衛健委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通常情況下,醫院會和產婦簽署一份知情同意書。
產婦有幾個選擇,可以自行處置胎盤,也可以委托醫院幫忙處置。
要是產婦選擇放棄胎盤,醫院就會按照醫療廢物的標準進行處理。
而且啊,多家醫院的官方賬號也曾經發布過科普文章,強調產婦分娩后的胎盤處置方式,都離不開這幾種選擇,并且都需要簽署知情同意書。
這件事可不僅僅涉及醫療處置問題,還牽扯到法律層面。
北京策略(南京)律師事務所的朱雪律師對此事進行了分析。
朱律師說,買賣胎盤在法律上是明確被禁止的。
就像報道里提到的 “沒有胎盤的客人收費 800 元” 這種情況。
如果屬實,那么這家小吃店銷售胎盤的行為,就屬于未經許可經營限制買賣的物品,這種行為嚴重擾亂了市場秩序,涉嫌非法經營。
聽到這兒,可能有人會問,那單純加工胎盤呢,這算違法嗎?
朱雪律師解釋說,加工胎盤是否涉嫌犯罪,關鍵要看店方的加工模式是否會被認定為變相買賣胎盤。
法律雖然規定產婦有權自行處理胎盤,但是對于產婦能否委托第三方進行加工,目前并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
如果加工模式完全不涉及胎盤買賣,而且加工過程本身符合相關法律規定,那確實沒有明確的法律依據對這家小吃店進行處罰。
不過呢,如果胎盤本身攜帶病原體,而在加工過程中商家又沒有做好消毒工作,導致產生安全問題,那么商家就可能違反《傳染病防治法》了。
這件事真是讓人深思??!一方面,產婦胎盤的處置應該遵循合法、合理、尊重產婦意愿的原則;另一方面,商家也不能為了利益,在法律邊緣試探,做出違規甚至違法的行為。
醫院作為胎盤處置的重要環節,也應該嚴格按照規定執行,確保產婦的權益得到保障,同時也要防止胎盤被非法利用。
對于監管部門來說,這件事也給他們提了個醒,要加強對類似可能存在問題的場所進行監管,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家人們,對于這件 “小吃店加工胎盤” 的事兒,你們有什么看法呢?
你家生娃胎盤最終去了哪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