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不是所有的機器人都叫做人形機器人!能被稱作人形機器人,那就不只是長得像人,還要跟人一樣:
能走路、跑步甚至跳躍,這還只是基本操作。人和動物最大的區別就是大腦,也就是“思考”,人形機器人也要做到會動“腦筋”。
人形機器人1年融資高達70億元
根據央視財經公開信息分析得出,國內人機器人市場前景很火,2024年其融資總額突破70億!
2025年上半年還沒過完,2025年1月到2月,中國人形機器人又拿到了20億元的投資。
不過,人形機器人相當內卷,大家走的賽道貌似都差不多,大部分錢都砸在了仿人運動控制、關節模組上等技術上。
這些技術可以使機器人更加像“人”,目前也有機器人企業制作出比人還厲害的機器人。
比如2025年春晚會跳舞的機器人,機器人轉手帕轉的比人還厲害!
直到現在機器人跳舞還很火,甚至火到海外,老外爭相模仿。
國內也是很火,如,鄭州大學學生模仿機器人跳舞出圈,這可能也是機器人做不到的抽象事了!
除了跳舞,人形機器人能跟人一樣爬樓梯,不管是上還是下,還能搬東西,重量高達20斤左右,甚至還能踢足球、開瓶蓋,澆花也是不在話下。
走路速度也已經可以達到每小時5公里,還不限于平地,跳起來也有20厘米到半米高,有些還能跳遠。
圖源:央視財經
有的還能“巡街”保護一方,有的甚至在新能源汽車工廠上班了,直接上手汽車門鎖質檢和安全帶檢測等工作。
欣慰的同時也害怕,真的是要取代人類的工作了嗎?到時有什么飯碗是機器人不能端的呢?
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高達1.115萬億元
圖源:央視財經
根據國際投資銀行高盛預測數據分析得出,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在2035年,預計將達到154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1.115萬億元。
1.115萬億元!人形機器人這塊蛋糕太大了,大家都想吃一口,競爭自然也大!
目前能站穩腳跟的,不止一個,而是三個“大佬”級別的企業!
圖源:宇樹官微視頻
首先便是宇樹科技,其創始人跟大疆創始人很像,具備科技“狂魔”的特性,這種人不成功誰成功?能打敗他們的產品,也許是他們自己下一代的產品。
早前投資宇樹科技的趙楠曾公開表示過,從2020年開始,宇樹科技已經開始能賺錢了!
這也意味著短期內人家不需要融資了,投資潛力股要趁早啊!
圖源:深圳發布
再者便是優必選,走了“資本”滿意的路,上市后便開始走商用的賽道,拿下了不少制造業工廠的“單子”。
融資方面也是拿到了大佬級別的投資,如以騰訊為代表的頭部資本。
早在2023年,優必選就已經在為沖刺港股IPO做準備了,去年也已經完成了部分港股配售,金額超過了20億港元,一時風頭無兩!
圖源:每日人物
最后便是智元,真是含著金湯匙出生,已經在推進“量產”了,勢頭正盛。
機器人企業想成為“巨頭”,不止科技要有兩把刷子,搞錢上也要有一定的能力。
人形機器人在風投圈中呈現兩極化
除了幾大巨頭,國內還有很多新晉機器人公司在“大哥們”的屁股后面緊緊跟著,有的野心勃勃,隨時準備超越,有的以黑馬之姿,隨時準備逆襲。
國內有它石智航TARS、星動紀元、樂聚、傅利葉、追覓科技、眾擎、逐際,國外有特斯拉的Optimus、FigureAI、波士頓動力這些大佬也是野心勃勃,想分一杯羹。
其中,它石智航TARS是2025年2月才創立的公司,行內人都知道,技術大家都相差不差。
它石智航TARS讓同行“眼紅”的還是其融資能力,畢竟天使輪能拿到 1.2億美元,坐穩了居身智能行業天使輪“榜一大哥”的位置,直接讓同行羨慕!
人形機器人在風投圈中其實呈兩極化,看好的很看好,不看好的直接撤資。
今年3月底,人形機器人迎來了一盆“冷水”,這水還是業內知名風投金沙江創投的朱虎“潑”的。
他冷靜分析目前的人形機器人市場的風投前景,說的話也直接在機器人行業中直接“炸雷”。
簡單說,就是不大看好。
不看好也就算了,金沙江創投還撤出了多家機器人公司的投資,如,星海圖和松延動力。
這兩家公司在早期也是機器人行業的“香餑餑”。
奇怪的是,被“拋棄”后的星海圖轉身便拿到了其他大佬的投資,如高瓴資本、螞蟻集團;松延動力也拿到了華強資本、彬復資本的參投。
200億獨角獸正在經歷大坎坷
欠薪、裁員、欠物業費
圖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幾家歡喜幾家愁,也有機器人公司不那么樂觀!
比如達闥機器人(以下簡稱“達闥”),這個估值超過200億元的機器人獨角獸,卻正在經歷一個大坎。
達闥機器人在廣州、上海和北京都有公司!
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公開信息分析得出,達闥機器人廣州分公司沒有人員上班,水電這塊也已經多日斷供。
圖源:21世紀經濟報道
上海分公司的物業公司則說其早在年前就已經搬走了,還欠著物業費、水電費,公司的前臺除了堆積的文件外,還擺著機器人的大廳,辦公桌上也沒啥人。
比較好的就是北京分公司,雖然多次搬遷,新地方比較小,但還是有工作人員在上班,人不是很多,有些人到外面跑業務去了。
圖源:21世紀經濟報道
達闥在巔峰的時候,大約有800多名員工,如今員工人數驟減,只剩下大約150多人,算上顧問,大約有200多人。
達闥欠薪、減員也不是突然,其實早在2024年年初就有端倪了。
但一直到2024年4月的高層會議,達闥才在會議上官宣真的發不出工資了!
簡單地說,有錢了再補發工資。高層都這樣說了,底下員工還等著沒錢過年嗎?
很多員工自動辭職,即便如此,離職補償還是沒能全清掉!
明面上是倒閉的狀態
實際上卻還有新合作
圖源:每日經濟新聞
照這樣下去,是不是就快“打烊”了?
但達闥卻還是有很多公司依舊在跟其合作。
2025年1月到3月,根其陸續合作的對象分別是天津津南國投集團、國華和松霖科技。
達闥從成立到今年已經十年了,這十年累計拿到的融資高達54億元,經歷了5輪的融資。
投資者都是一些業內很有名氣的風投以及機構,如軟銀、華登國際、富士康、格力金控、上海國盛、上海城投、知識城集團、水木春錦等。
這么多“巨頭”參投,達闥肯定是有上市的計劃,早在2019年,達闥就在為沖刺美股IPO做準備,但無奈直到現在,港股上市也不成功。
為什么會造成今日的局面?
圖源:鳳凰網財經
即便是在很困難的三年疫情期間,達闥都能熬過來!
但對于未上市公司,只是一家獨角獸的公司,說白了,如果沒有“金主”的持續給錢,一旦融資未及時到賬,資金鏈就斷了。
若是再加上銀行抽貸,那壓力可想而知,能撐到現在實屬不易了。
所以現在的局面,也是意料之中的結果。
圖源:界面新聞
總而言之,達闥也沒有出現老板跑路的現象,畢竟黃老板還能出來做回應,看的出他仍在盡力挽救。
銷售也在外面跑業務,跑來的錢,達闥也會優先發給員工,也算良心企業了。
畢竟科技行業不像其他行業,付出的真的是心血。
而且,黃老板也并非是沒有兩把刷子的老板。
機器人行業細分領域很多,只能說,一將功成萬骨枯!
能成為機器人“巨頭”一定是廝殺突出重圍。
得有錢還不好說,還得有真正的技術。
360行行行出狀元
狀元背后一大堆陪跑
圖源:鈦媒體
就像新能源汽車行業,有的汽車品牌真是春風得意,而有的汽車品牌卻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一開始大家都想搏一搏,企圖單車變摩托,摩托變小汽車。
真正能笑傲江湖,能有錢賺的車企寥寥無幾,陪跑的倒是一大堆。
不止汽車行業,還有手機行業也是如此,當年諾基亞、摩托羅拉輝煌的時候,沒有蘋果什么事!
其實,“360行”行行如此,行行出狀元,狀元的背后是多少個陪跑的“考生”呢?
即便是賣黃金的企業,即便金價很高,但有的黃金店在關門,有的黃金店賺得盆滿缽滿。
圖源:經濟觀察報
就像現在的當紅炸子雞老鋪黃金,價格貴,但有錢人還是愿意為它買單,一個是設計比其他黃金品牌新潮,一個是品牌的溢價。
說到底,還是有錢人的生意好賺!
現在的有錢人也很務實,不像以前一樣,把錢花在衣服、包包、鞋子和名表上。
所以現在很多奢侈品品牌的日子也很難,尤其是外國奢侈品牌。
除了愛馬仕集團,專門“收割”有錢人中的“戰斗雞”外,其他品牌,開云集團的當紅炸雞GUCCI,生意沒有以前那么好了,其他牌子對比十年前,也是力不從心了。
圖源:網絡
即便是經常霸榜世界首富的伯納德·阿諾特,其執掌的LVMH集團也不像以前那么好賺錢了!
再漲價,有錢人也很難交“智商稅”了,畢竟中產客群消費降級,熱衷于奧萊、折扣,專柜不吃香了!
你怎么看待人形機器人的前景?你覺得人情機器人現在是藍海還是紅海?
請留下你的看法,留言評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