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暖陽溫柔撫過耒水兩岸,在蔡倫竹海蕩起萬頃碧波。航拍視角下的大義鎮,宛如一幅徐徐展開的生態長卷——碧玉般的耒水蜿蜒西去,翠色綿延的竹浪翻涌向東,在萬人坳形成水光竹影的天然畫屏。作為國家4A級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片竹海以層巒疊嶂的韻律,將遠方的云霞裁成流動的綢帶,為初冬的江南編織出恍若仙境的翠色云錦。
【人文淵藪】
在104平方公里的青山綠水間,文明的印記已綿延千年。鐵路沖水庫之巔,修繕如初的羅含廟靜守時光,東晉文豪的哲思仍在雕龍沖古村的飛檐翹角間流轉。耒水東岸的周家大屋更似凝固的史詩,斗拱間承載著周敦頤"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圖騰。這座明清建筑明珠,如今正以鄉村振興重點項目的姿態,向世人訴說湘南古建的營造智慧。
巖洞水滴叩擊著時光的節拍,直吊巖內韓愈墨跡與徐霞客屐痕相映成趣。百代過客在鐘乳石間留下的詩篇,正隨紅泉村的清溪流向新時代,在"實力、活力、魅力"三重大義的藍圖中,激蕩出古今和鳴的振興強音。
【產業新章】
鄉村振興的春風吹皺耒水,激蕩出蓬勃生機。東方紅村的鱘龍魚在清泉中劃出銀色弧線,生態養殖書寫著"水中軟黃金"的財富傳奇;奇宏林業的竹制品車間里,千年竹魂化作現代工藝品;艾美服飾的縫紉機聲,為鄉村女性織就家門口的錦繡前程。新建商業街的人間煙火中,農貿市場的吆喝、幼兒園的童謠、超市的掃碼聲,合奏出新農村建設的動人樂章。
【宜居圖景】
永紅村月形坪的垃圾分類亭,龍家灣連片的白墻黛瓦,詮釋著生態宜居的現代注解。從"廁所革命"到庭院經濟,從道路硬化到景觀提升,大義鎮用省級鄉村治理示范鎮的殊榮,為美麗鄉村寫下生動注腳。基層黨組織引領的治理創新,讓古村既留得住鄉愁,又載得動夢想。
【未來詩行】
無人機掠過耒水長空,但見竹林涌翠接云天,澄江如練繞村田。在"五個耒陽"的壯闊征程中,這座千年古鎮正以文化為筆、生態為墨,在鄉村振興的宣紙上揮毫——讓羅含的哲思在產業振興中煥新,使周子精神于基層治理中傳承,將張良洞的詩意融入全域旅游。
正如石壁題刻穿越時空的吟詠,大義的振興故事,必將在這片"冬景似春華"的山水間,續寫更加瑰麗的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