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東來起訴“紅內褲”事件博主的這件事,熱度剛過去不久。
搜了下大概的事件:起因是一位博主發視頻說,胖東來賣的“紅內褲”質量有問題。接到投訴后,胖東來先道歉,后又在下架相關產品后組織人、機構檢測,最后的結果是“紅內褲沒問題”。
之后,也可以看到胖東來的訴訟案件。
此外,還在這起事件之外,看到有位微博上的學者,發表了一些言論。粉絲挺多的,音量也挺大的。
剛開始還差點以為這兩起風波,是同一件事。最后發現不是的。
就是覺得,兩方對壘,最后應該也落不到網友下定論。這種情況,應該“誰質疑誰舉證”。沒道理說破天了,最后還是沒道理。
1.“歪理”,歪得沒道理
那位學者說胖東來沒核心競爭力,就是靠流量活著。
我覺得,這流量也不是誰想有,就突然就有了的。現在想把一件事炒成熱點,那應該也沒那么容易吧。
除非是影響力太大了,然后又踩中熱點關鍵詞,那隨意幾句話才會上熱搜。
就是,“碰瓷”不太好。
不說這件事,糾結合很多職場或生活中的小事講一講,我們是怎么和別人“罵起來”的。
首先,肯定是經意或不經意,爭論雙方出現了一點小摩擦,抑或是其中一方單方面挑起“口水戰”,先前都沒有任何征兆。
沒有任何征兆,又為什么會發生呢?
那這就要分情況討論了,我目前能想到的,大概有這么幾種:
在之前接觸中,就有意無意試探了下別人的底,然后心里再掂量掂量,覺得可以“碰瓷”,就開始亂噴了;
還有那種“狐假虎威”的,故意找茬兒的,那就更好精準反擊了。只要是沒道理開始挑釁別人,不管前期輿論如何,最后“真理”基本上不會站錯隊;
還有潑臟水,抱著“幾句話我就要讓你社死別想混了”的心態“strong”的,也不用怎么回懟?;旧蠑[事實就行,大家都會沖浪,結果“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是比較常見的……
所以,在強調言論自由的今天,每個人當然都可以表達。但前提還是要能夠自洽吧。
沖突總是不可避免,我覺得要是大家勢均力敵,正面沖突也沒什么吧。就像競技比賽一樣,誰又會躲呢?
但沒來由地硬杠,真的有點問題。
2.流量去哪兒了
流量的確是下降了,但互聯網的放大功能也確實是越來越大了。
為什么輕飄飄的一句話,就能成為熱點呢?流量又去哪兒了呢?我是不知道的。現在以前不準備期待有更多流量了。
我是覺得,比起模糊匹配,精準匹配可能價值更高一點。
以前,流量比較多的時候,其實不是很關注外界的反饋。但現在流量少了后,我反而會更關注一些之前沒關注到的信息了。
這種轉變,還是挺微妙的。
不論是在心態上,還是在輸出上,就是自己覺得還是和以前,有些不同的。
當然,流量還是挺重要的,但也挺玄學的,所以“緊跟熱點”到現在也沒過時。
如果可以,找到互聯網與現實生活的平衡點,或許可以讓它們產生某種聯系,這是很值得期待的一件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