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暖氣團烘托下,春日的矜持正被初夏的熱烈打破。上海也進入“亂花漸欲迷人眼”的好時節。然而,這幾天,花粉過敏“警報”拉響,“你的春和景明”正變成“我的氯雷他定”!上海市氣象與健康重點實驗室提醒,氣溫上升,植物進入生長旺盛期,花粉飛絮惹人惱,未來兩天花粉指數都處在最高級別“很高”,容易過敏的市民避免外出,出門記得佩戴口罩,及時做好防護。
花團錦簇并非“過敏元兇”
人們大多對引起過敏的元兇有誤區。其實,春天里的“花團錦簇”并不是導致人過敏的始作俑者,月季、桃花、櫻花、海棠等花朵的花粉較大,很難隨風飛遠,被稱為“蟲媒花”。真正的“花粉刺客”是環繞在鮮花身旁的樹木、草本,它們的花多屬于“風媒花”,花粉輕小,被風一吹,能飛幾公里甚至更遠。這類“風媒花”的花粉正是這個季節的主要過敏原。
花粉過敏還有地域屬性。據研究,我國北方地區春季主要致敏花粉種類為楊樹、榆樹、柳樹、柏樹,而華東地區春季的主要致敏花粉種類則為法國梧桐。前段時期,北京的圓柏樹花花粉爆發,給北方的人們帶來了極大的困擾。上海雖然沒有圓柏的困擾,但是正在徐徐展開的“飛絮季”正變得有點惱人,尤其是,最近天氣晴熱,春風陣陣,有利于飛絮的飄散。上海的飛絮主要來自柳樹、楊樹和懸鈴木,其中,大量的行道樹懸鈴木,也就是大家俗稱的“法國梧桐”,對市民的影響最大。
上海“飛絮季”正在開啟
通常,上海的懸鈴木“飛絮季”會持續一個月左右,飛絮主要來源于球果的果毛。懸鈴木的果球是聚花果,由600到1400甚至更多個小堅果緊緊聚在一起組成,每個成熟的小堅果有約3200多根果毛。這意味著,按照每個果球平均有1000個小堅果來計算,每個果球可以有320多萬根果毛。這些果毛比人的皮膚表面毛孔平均直徑還要小,盡管沒有毒害,但容易引起易感人群呼吸系統、皮膚等過敏癥狀。
氣象專家說,懸鈴木很喜歡“高溫”,生長溫度在23℃~30℃,因此,每年4月,上海的氣溫不斷上升,懸鈴木就開始發芽生長,老果逐漸脫落、開裂,果毛隨風四處飄揚。受太陽輻射增強,溫度升高,氣流擾動增強的影響,飛絮在10時到16時最“自我放飛”。
必要時要及時用藥治療
躲、護、藥、治,是應對花粉季的四字訣策略。
上海市氣象與健康重點實驗室建議,花粉季內,花粉過敏患者要盡量避免外出,室內關閉門窗,開啟空氣凈化器。過敏人群外出可以戴上口罩、護目鏡等防護用品,外出回家后清洗鼻子、眼睛,更換沾到花粉的衣服,避免室外晾曬衣服;易過敏人群可多吃些紅棗、胡蘿卜、金針菇、洋蔥、大蒜等含大量抗炎、抗過敏物質的食物。此外,花粉過敏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花粉阻隔劑”以減少花粉顆粒的吸入。如果過敏癥狀嚴重,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原標題:《上海拉響花粉過敏“警報”!“你的春明景和,我的氯雷他定”!》
欄目編輯:王蕾 題圖來源:上海市氣象與健康重點實驗室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馬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