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6月1日,沈陽軍區政治部的一名作家來到了長春的般若寺,他此番前來是要尋找一個人,在與僧人的交談中,他得知前天寺內施工,意外挖出了一個無名頭骨。
由于大家不知道這頭骨的身份,便將它轉埋到附近的公園內。得知這個消息,作家立即上報,他也很快帶著人找到了頭骨。
隨后,黑龍江省的相關專家對頭骨進行了鑒定,之后公安部又對其進行了鑒定。在多方鑒定完畢后,終于確定了頭骨主人的身份,他便是已經失蹤了62年的趙尚志。
趙尚志出生在遼寧朝陽一個農民家庭,他的父親曾是一位秀才,對子女的教育非常重視。從小趙尚志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可后來家里出現了變故,一家人的生活變得非常困難。
在兵荒馬亂的年代,趙尚志早早就外出打工謀生,先后做過許多工作。在外出打拼的過程中,趙尚志接觸到了革命思想,至此他不再迷茫,決定投身革命。
1925年,趙尚志正式入黨,并進入了黃埔軍校深造。次年他被組織派到了東北工作,在哈爾濱等城市從事革命活動,沒過多久他就遇到了危險,日本特務發現了他的情況,這使得他被日軍逮捕。
好在日軍并不知道他的身份,不久就順利脫困,后來他在工作的時候又被日軍抓捕,幸好在組織的營救下順利出獄。這一系列的經歷,讓趙尚志有了豐富的斗爭經驗,他也很快被任命為滿洲省委軍委書記。
東北淪陷之后,留在東北的同志們面臨著嚴峻的斗爭環境,趙尚志決定成立抗日武裝,他前往巴彥縣到張甲洲領導的巴彥游擊隊工作。
在他的幫助下,游擊隊迅速發展壯大,他們多次與日軍交手,給日軍帶來了不小的麻煩。可惜這支隊伍在戰斗的過程中遭遇日軍的重兵圍剿,最終被敵人擊潰。
但趙尚志沒有放棄,他又前往賓縣參與到當地的游擊隊中,憑借著自己的能力,他又很快拉起了一支新的抗日武裝,并攻克了五常和巴彥兩座縣城。
由于他的活躍表現,他得到了組織的重視,1936年,趙尚志被任命為東北抗聯第三軍軍長,他一面發展隊伍,一面與日軍開始了戰斗,數年間他們消滅了大量的敵人,開辟了湯原、木蘭、巴彥、鐵力等十余縣為根據地。
他們的表現也引起了敵人的重視,日軍多次圍剿都沒有成功,趙尚志的隊伍越來越強,成為松花江兩岸實力最強的抗日武裝。憑借著自己的成績,趙尚志在隊伍中的地位越來越高,最后更是成為東北抗聯的總司令。
然而,日軍加強了對東北抗日武裝的圍剿力度,抗聯的部隊在戰斗中損失越來越大,他們的生存環境也非常艱難。
趙尚志經常帶著部隊在險惡的環境中與日軍戰斗,部隊一直面臨著缺衣少食的困境,實在沒吃的就吃草根樹皮,最后沒辦法了戰士們就把皮鞋這些都吃掉。
可無論條件有多艱苦,大家都沒有放棄,趙尚志就這樣帶著部隊一直堅持戰斗。
1942年2月12日,趙尚志帶著一支小分隊,襲擊鶴立縣一個偽警察駐地的時候,與敵人進行了激戰。在戰斗中,趙尚志不幸中彈負傷,最終被敵人俘虜。
敵人以各種條件誘惑他,可他寧死都不肯與敵人合作,幾個小時后趙尚志壯烈犧牲,日軍一直都很痛恨抗聯戰士。
尤其是抗聯部隊的領導人,趙尚志犧牲之后,日軍殘忍地將他的頭顱砍下,打算與楊靖宇等人的頭顱一起運往日本炫耀自己的戰功。可在轉運的過程中,趙尚志的頭顱神秘失蹤。
趙尚志的離去讓同志們十分悲痛,大家發誓一定要把他的頭顱找回來,此后多年,黨組織派人到處尋找,這期間還因此發生了數次戰斗,不少同志在尋找頭骨的過程中犧牲。
可他們依舊沒有放棄,后來東北解放,彭真等人繼續派人尋找,幾十年間組織用了許多辦法,始終沒有找到趙尚志的頭骨。
直到1987年,一位日本女記者采訪了抗聯老戰士,得知了趙尚志的事情后,她非常感動。回國之后,她就尋訪當年關東軍的當事人,結果真的找到了殺死趙尚志的真兇東城正雄,從他口中得知了趙尚志的頭骨在轉運的過程中腐爛。
日軍本打算銷毀,幸好般若寺的倓虛法師及時出面,關東軍司令梅津美治郎是個佛教徒,經常去般若寺參拜。因此,他同意了法師的請求,趙尚志的頭骨就這樣被保留在般若寺。
多年以后,大家因此成功找到了頭骨,這件事也驚動了中央,2006年12月,中央決定將趙尚志的頭骨安葬在他的故鄉朝陽市,并為他建設了烈士陵園、紀念館等設施,至此趙尚志終于能夠在自己的家鄉長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