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的短短2個月內,家電圈發現,家電行業最大的變化只有一個:越來越多的廠商,對于一線市場失去信心、失去斗志,甚至失去信念和想象。這到底是為什么?又將產生哪些后遺癥?
寧言撰寫
對于一線市場的競爭失去了信心和斗志,一些廠商普遍認為接下來的家電市場沒啥搞頭、市場消費激活很難搞定、家電零售出貨一路下行將無法避免……
對于家電“國補”政策充滿諸多意見和抱怨,認為這一刺激消費的政策只是加速了行業的巨頭洗牌,引導主流消費加快向大品牌、大渠道、精品身上集中,讓眾多中小廠商日子變得非常艱難……
對于家電行業的頭部企業、零售渠道商,相繼發起的一輪又一輪“洗牌式商戰”,以及“淘汰式競賽”,一些中小廠商普遍表示無可奈何:只能眼睜睜看著市場和用戶向頭部的廠商身上集中,卻無法做出任何有效的動作反擊和拼搶。
今年開局以來,家電圈發現,在短短2個多月的市場搶奪中,大量中小廠商對于市場的認知、競爭的局面,以及用戶的搶奪等態度,出現了180度的大轉彎。即,不再像前幾年那樣,充滿信心和斗志,想盡各種辦法去搶去拼去奪取,而是陷入了一輪發展的持久沉默、等待和觀望之中。
不少廠商目前對于家電市場的普遍態度就是:少折騰、多躺平、熬過去。由于對當前的市場競爭中持續“拼低價”的惡性競爭局面不滿,以及頭部家電廠商突然推出二線子品牌或互聯網品牌以超低價搶奪出貨量,造成眾多中小廠商根本無法參與,甚至都不愿意出手了。
出現這一局面的原因,很簡單:很多廠商直言,對于市場競爭和消費搶奪,一眼看到了頭,以及滿眼沒有希望只有失望。
正如多位廠商人士所說,現在對于接下來2、3個月的市場競爭,已經一眼望到頭。無論消費需求是快速恢復,還是繼續低迷,或者會出現其他情況,在家電“國補”政策的推動下,就是頭部企業加速搶奪的“獨角戲”。憑借資源、實力、政策,以及渠道、用戶認知等優勢,一線大企業們還會繼續降價搶市場、搶用戶、搶訂單。
還有中小廠商向家電圈表示,從去年最后的4個月,到今年以來的3個月,整個市場發展與走勢已經非常清楚地釋放一個信號,家電市場的競爭門檻在一步步推高,單一的競爭手段和策略,比如拼低價格,已經沒有效果和力量了。只有將價格、品牌、產品,以及渠道和流量匹配、整合之后,才能實現精準搶奪和打擊。這也就意味著,家電市場的較量正快速跳出傳統的經營邏輯,進入一輪全新的商業賽道之中。
最近兩年來,引發家電行業群體性眾怒的“內卷式”競爭,本質上就一點:粥少僧多,不管是大巨頭,還是小企業,都在想盡一切辦法拼市場、搶數量,求增長。但現實的難題是,商業競爭本質就是一場殘酷的“生死決戰”,而不是“卿卿我我”的膩歪。
當前所有家電廠商看似爭奪的是市場,是用戶,實際上卻是關系每個企業的生存空間和商業地盤,就是“活下去”的道與術。在家電圈看來,今年應該是家電產業在中國市場“最關鍵”的一年,不只是簡單的弱小廠商被淘汰出局,同時還涉及全新的商業模式、業務模式,以及經營理念、經營手段和策略的系統裂變。一些大企業如果不能及時求變和突破,也會面臨掉隊和出局的可能。
具體來看:一是,這一輪的家電產業在中國市場調整與變革,不是以洗牌和淘汰弱小廠商為目標,而是要倒逼整個產業的經營效率、經營質量和經營能力提升;二是,這一輪的家電產業調整,不會很快結束,可能會持續2年,甚至更長一段時間,但一定是以內卷式競爭走向尾聲為標志。三是,面對已經開啟的家電產業變革與動蕩,所有廠商唯一能做的就是順勢而為,強壯自己。
聲明:家電圈原創文章,未經授權一律嚴禁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