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理塘縣禾尼鄉探索多途徑、多模式、多元化發展道路,進一步盤活資源,全力激活村集體經濟發展新動能,不斷增強村集體經濟“造血”功能。
充分發揮各村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以及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明確村黨組織書記和駐村第一書記帶隊伍抓產業職責,圍繞縣委“六型”經濟發展方向,通過整合銜接資金、土地資源等舉措,大力發展特色農牧產業,帶動群眾進行規模化種植牧草和養殖牦牛,不斷拓寬農牧民增收路徑。
(實地調研牦牛養殖) (實地勘察牧草基地)
推行“龍頭企業+村集體”合作模式,入股鵬飛牦牛養殖基地、藏系綿羊選育基地,年收益達76萬元。
(鵬飛牦牛集中養殖場)
打造優質牧草基地8800畝,年收益達220萬元,帶動就業500余人次。
(牧草基地近景全貌)
養殖牦牛6.5萬余頭,2024年出欄11445頭。
(在牧場上放牧)
結合G318沿線旅游資源,聚焦“現代文旅”型經濟,打造嶺戈村“毛埡之心·天空牧場”、毛埡大草原觀景臺等旅游服務產業,年收益達30萬元。
(毛埡之心 天空牧場)
充分發揮村黨組織書記頭雁領航作用,引導村干部思想從“要我做”轉向“我要做”,主動跑項目、籌資金、謀發展。強化致富帶頭人示范引領,鼓勵引導發揮自身特長,助推產業發展壯大。圍繞各村產業發展需求,將8名政治可靠、能力強、懂發展的返鄉畢業大學生選拔到村“兩委”班子中,為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注入新鮮“血液”。
(村干部能力提升培訓合照)
壓緊壓實鄉黨委班子成員發展壯大村級集體工作責任,每月召開集體經濟分析研判會議,常態化開展跟蹤問效。
(全鄉集體經濟研判會議)
每季度開展畜牧技術推廣培訓不少于1次,培養草原上的“土專家”獸醫等牧區人才50余名。
(開展畜牧技術推廣培訓)
堅持村集體經濟經營活動事項共同商議、民主監督,完善聯農帶農機制,建立健全村集體經濟財務管理制度,推動集體經濟持續壯大,百姓生活不斷富足。禾然尼巴村發展集體經濟,推動優質牧草(燕麥)種植產業穩步發展,穩定解決300人以上就業問題,實現冬季牦牛“口糧不愁、肥膘不掉”。
(禾然尼巴村召開村集體經濟分紅大會)
(農牧民通過參與村級集體經濟經營活動解決就業)
來源:理塘縣委組織部
一審:張 鑫
二審:陳思帆
三審:王代強
編輯:州委組織部研究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