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達醫曉護的第5428篇文章
家有兒女初長成,是一件滿載著未來希望的喜事,然而,越來越多的兒童家長為青少年問題焦慮:“醫生,這孩子怎么越來越不聽話了,長大了突然像變了個人,我該怎么管教呢?”這個問題觸動了很多人的心。近年來,青少年霸凌、殘害以及自殺等問題也備受關注,就診于心理精神科門診的少年兒童劇增。如何陪伴青少年走過青春期的迷茫和脆弱,依據兒童生長發育的科學知識,家長需要再次啟用呵護嬰兒的智慧和耐心。
一、青春期和嬰兒期,都是人生的快速生長期
人生的第一個快速生長期是出生后第一年的嬰兒期,青春期是人生的第二個快速生長期。一般情況下,女孩在 10 - 12歲、男孩在 12 - 14歲進入青春期,身體會隨后出現明顯的變化。在此生長發育的第二個高峰期,女孩平均每年身高增加約 8 - 9cm,男孩每年增加約 9 - 10cm 。同時,性發育啟動,女孩表現為乳房隆起、陰毛出現、月經初潮等;男孩則是睪丸容積增大、陰莖增長增粗、出現陰毛、遺精等。
青春期,男孩女孩越來越不一樣了,在體型、相貌、聲音等方面會出現明顯的性別特征,也就是第二性征。男孩肌肉發達、聲音變粗,女孩脂肪豐滿、聲音尖細。隨著身體的變化,孩子的性意識開始覺醒,對異性產生好奇、好感,性格和行為也會有所改變,變得獨立、叛逆、情緒不穩定,社交關系上更加注重同齡人之間的交往 。
青春期的少年兒童,看似高大叛逆,身心都如人生的第一個快速生長期“嬰兒期”一樣脆弱。他們正經歷著第二次“心理出生”:從兒童世界“分娩”到成人世界,面對陌生的規則、復雜的情緒和洶涌的欲望,卻毫無經驗,就像嬰兒初到人間需要父母溫柔托舉一樣,青少年也需要家長以“呵護嬰兒”的智慧重新介入。
二、青春期心理的“第二次出生”
01
生理與心理的“錯位生長”
身體
激素波動讓身高、外貌趨近成人,甚至可能比父母更高大。
心理
負責理性決策的前額葉皮層25歲才發育成熟,情緒控制、風險預判能力仍如“半成品”。
困境
外界默認TA是“小大人”,但內在的迷茫、矛盾卻堪比嬰兒面對陌生世界時無助。
02
青春期的“心理嬰兒期”特征
嬰兒期
用哭鬧表達需求,依賴父母滿足生存需要,探索世界時頻頻跌倒。
青春期
用憤怒/冷漠掩蓋脆弱,渴望獨立又害怕失去安全感,嘗試成人規則時屢屢碰壁。
嬰兒期和青春期本質相同,都在用不成熟的方式,適應全新的人生階段。
三、青春期的家長,如何進入“呵護嬰兒”模式?
01
像解讀嬰兒哭聲一樣,翻譯“青春期的沉默”
場景
孩子放學后鎖門不理人,問“怎么了”只換來“別煩我!”
嬰兒期啟示
嬰兒哭鬧可能是餓了、困了、疼了,青春期“沉默攻擊”的背后,或許是考試失利、同伴矛盾、外貌焦慮。
行動指南
不用逼問孩子 “你到底怎么了?”,嘗試說“你好像心情不太好,需要媽媽陪你發呆會兒嗎?”
觀察到食欲驟減、失眠、反復擦洗身體等這些非語言信號,提示孩子可能遭遇了校園欺凌或體型焦慮。
02
像對待嬰兒學步一樣,允許試錯
矛盾點
家長希望孩子“別走彎路”,但青春期正是通過試錯學習規則的階段。
嬰兒期啟示
嬰兒摔跤100次仍鼓勵TA繼續走。青春期孩子熬夜、交友不慎、沉迷游戲時,也需要設定安全邊界內的試錯空間。
行動指南
用“緩沖帶”代替“禁止令”,說“再和那群人玩就別回家” 是錯誤的做法。科學的做法,可以說“媽媽尊重你的朋友,但周末門禁10點是底線,需要你遵守。
復盤過往事情要避免羞辱還在,例如,孩子因攀比偷買手機后,與其責罵“學壞了”,不如引導思考:“如果重來一次,除了偷錢,還有什么方法解決問題?”
03
像回應嬰兒依戀一樣,重建青春期安全感
青春期安全感危機
如果沒有學習好生理衛生知識,月經初潮、遺精等身體變化可能會帶來羞恥感,性意識萌芽也可引發自我懷疑。
嬰兒期啟示
嬰兒通過母親的擁抱建立對世界的信任,青春期的孩子需要父母用新方式傳遞“無論你變成什么樣,我們都愛你”。
04
父母行動指南,用科學知識解讀青春期變化
對女孩說,長痘痘說明你的身體在努力適應激素變化,媽媽青春期時也為此煩惱過。
對男孩說,夢遺是成長的勛章,爸爸第一次遇到時還以為自己生病了。
創造“安全提問”環境,如在車內、散步時不經意提起:“你們班有人開始談戀愛了嗎?你怎么看?
四、青春期的呵護重點是教育、鼓勵、培養和訓練
將青春期視為“心理嬰兒期”,絕非讓家長包辦一切,而是要像訓練嬰兒獨立進食一樣,教育、鼓勵、培養和訓練孩子健康快樂長大成人。吸毒、自殘、網絡暴力等是必須干預的事情,考試焦慮、失戀、友誼破裂等青春期迷茫需要更多的溫柔陪伴。鼓勵孩子自主安排一些自己的事情,如零花錢花費、假期旅行、訪親探友等。
五、 青春期的親子關系-理解萬歲
1.叛逆是成長的胎動,嬰兒踢打母親子宮是為出生蓄力,青春期頂撞父母是為獨立練習。
2.聽懂比說教更重要,嬰兒通過母親的眼神讀懂世界,青春期孩子通過父母的傾聽確認自我價值。
3.父母的情緒穩定,是TA最好的搖籃,嬰兒在平靜環境中學會微笑,青春期孩子終將在父母的包容中學會與世界和解。
綜上所述,青春期不是一場父母、子女需要比較輸贏的戰爭,而是一次共同成長的攜手前行。在人生成長的歷程中,青春期宛如一場獨特的風暴,給親子關系帶來諸多挑戰,需要用愛心和理解來鑄就成長橋梁。父母用呵護嬰兒的初心,再陪孩子再“出生”一次,就迎來了孩子長大成人的曙光了。
作者: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青浦分院
兒科 徐靈敏 主任醫師
為了傳播兒童健康知識,讓家長學習到更多育兒知識和技能,也培養孩子看書學習的好習慣!由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青浦分院兒科徐靈敏主任醫師撰寫,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編輯出版了科普圖書《兒科急診急癥解惑http://product.dangdang.com/29146436.html》,為2019年上海市優秀科普圖書《兒科常見病解惑http://product.dangdang.com/25293161.html》姊妹篇。本書從如何防治“可怕的嬰兒猝死綜合癥”開始,闡述了不同年齡階段兒童急診急癥的防治原則,以及如何面對發熱、驚厥、大小便異常、哭鬧、聲音嘶啞等兒童常見急癥。被評選。您可點擊閱讀原文,一鍵購書。
部分圖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予以刪除。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為化名,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