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古
U17國少開局二連敗提前出局、無緣參加2025年U17世界杯之后,媒體進行了大量的分析和總結。4月8日,某知名媒體得出一個結論:主教練上村健一有可能被足協徹底棄用。但個人綜合各方面的信息,覺得現在下這個結論為時尚早,因為上村健一應承擔的責任或許只有一半。理由有二:
第一、上村健一:缺乏大賽經驗,備戰存在多個問題
有報道稱,輸給烏茲別克斯坦當晚,宋凱連夜組織中方管理團隊和教練組召開了總結、分析會。內容主要有兩點,
一是成績不能令人滿意、沒有達到球迷的預期;二是要回答幾個問題:為什么這兩場比賽與去年10月份在大連對陣韓國隊比賽時判若兩隊?這期間到底發生了什么?又是什么原因導致的?打韓國隊時的表現是曇花一現,還是球隊原本已經具備一定的實力、但因備戰出了問題才導致這樣的結果(指出局)?
關于第二點的幾個問題,馬姓知名媒人(從集訓到比賽一直隨隊)給出的自己的答案:
1、備戰初期就出現了問題,但沒有得到及時糾正。主要是國際比賽少(去年10場:今年只有2場),缺乏大賽經驗的上村健一除了按照預選賽的方式以及自己的設想進行備戰之外,甚至因為害怕輸球影響士氣而“婉拒”熱身賽邀請。
2、上村健一忽視了高原對球員身體和比賽的影響(中方曾提醒,但他不在意)。3、備戰過程的訓練強度和密度比預選賽之前低(主要原因是在三水訓練時多名主力球員受傷),而亞洲杯的對手實力又比之前的熱身賽和預選賽要高得多。
第二、管理部門:缺乏宏觀把控的能力
上述3個“答案”,足協青少部青少部其實非常清楚,特別是前兩個。由于世少賽擴軍、亞洲參賽名額增加了1倍,亞洲諸強都非常重視。但同樣缺乏大賽經驗的管理部門,“因為不人經歷過大賽”,對國少的備戰計劃根本無法進行宏觀的指導,更談不上把控,任由上村健一憑個人感覺進行。
說白了,就是業務能力水平有限,提不出有意見和建議。事實上,熱身賽、特別是國際熱身賽少得可憐,不少媒體當時就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甚至是異議。而包括高原問題,媒體也進行了相關的報道、提醒教練組要注意,并建議到相應的地方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這個問題,就連最普通的球迷都知道。但除了上村健一“不在意”之外,“中方”也只是履行公事般“通報”了事。
結果就是,兩場比賽,國少隊基本上70分鐘左右體能急劇下降。烏茲別克斯坦主帥伊斯莫伊洛夫賽后接受媒體采訪時直白地說:中國隊在60分鐘后會感到身體疲憊,我要求球員施加更多壓力、打得更有侵略性。這也解釋了球迷看比賽時,看到國少隊為什么體能這么差、而對手逼得這么兇,同時也解釋了為什么與預選賽時判若兩隊的根本原因。原來這一切,早在備戰時就已經注定了。而密切關注自己的對手,對這一切早已胸有成竹。
在高原打比賽,空氣密度和風速等因素,除了球員的身體狀況之外,對技術的發揮也帶來非常大的影響,這也是“判若兩隊”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綜上分析,個人認為,上村健一的責任非常明確,主要就是大賽經驗和在高原比賽兩個常識的“缺乏”。他是一名有能力、有水平的教練,這是毋庸置疑,預選賽的表現也已經得到了證明。
但聘請了這樣一名主帥之后,管理部門的管理能力和水平的不足就暴露出來了。說白了,如果專業知識足夠、管理內行、經驗豐富,U17國少就應該多參加一些國際比賽;而訓練的強度與球員的傷病矛盾,這很專業嗎?難度真的大到無法解決而只能聽任主教練降低訓練量、不安排熱身賽嗎?
就算專業水平有限,因噎廢食這個成語都不懂嗎?職業聯賽中的“云南紅塔”沒聽說過,云南玉昆總該知道吧?中超其他球隊到人家的主場打比賽需要針對高原反應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不會不知道吧?這也不懂,那也不懂,你在這崗位上干嘛呢?你又何德何能、憑啥坐在那個椅子上?
仗打得好不好,除了部下英勇頑強之外,將軍的運籌帷幄、決戰千里更是關鍵因素。將軍都是外行,怎么做決策?又如何指導前方將士?先打東還是先打西、是穿插包圍還是正面強攻、戰斗中出現了突發情況又如何應對、需要提供哪些支援和幫助等等,指揮部都一頭霧水,而任由部下按自己的想法亂打一氣,這仗不敗才怪。
就像諸葛亮,縱有蓋世本領,但禁不住阿斗在后方的折騰,最終是六出祈連而一無所獲,自己還氣死在五丈原。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國少無緣世少賽,上村健一最多只負50%的責任。另外的50%,我認為在管理部門,有人失職了。如果上村健一因此被“徹底棄用”,只能說,有人是想甩包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