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剛來到4月份,國內外媒體報道出關于中企達爾文港租約的消息,這一報道迅速在國際輿論場掀起一陣陣波瀾。據澳大利亞《每日郵報》的消息披露稱,不管接下來澳大利亞的大選會結果會如何,2015年中國嵐橋集團與澳大利亞北領地政府簽署的關于達爾文港99年租賃協議都會被強行終止。身為澳大利亞總理的安東尼·阿爾巴尼斯在公開場合表態稱,如果沒有私人買家接盤的話,那么澳大利亞政府將會啟用政府資金推動“回購計劃”。這座港口是由中國企業投資建設的,而且咱們已經運營近十年的時間了。通過這一事件折射出的是中澳關系的悄然變化,同時也暴露出地緣政治博弈對商業契約的沖擊。
位于澳大利亞北部海岸的達爾文港,是澳洲距離亞洲最近的港口。從達爾文港出發,只需航行500公里就能抵達印尼,航行1800公里就能抵達新加坡。足以看得出來,這里的戰略和經濟地位都是得天獨厚的。10年前,澳大利亞北領地政府為緩解財政壓力,以5億多澳元的價格把達爾文港99年使用權打包轉讓給了中國嵐橋集團。當時這一交易的完成,被國際認為是中澳經貿合作的標桿,澳大利亞原本希望借助中國資本的力量來激活他們北部地區的經濟,中方看中的是達爾文港對東南亞與大洋洲有著極高的樞紐價值。這項合作對中澳來說,是一次雙贏的握手。嵐橋集團在接手達爾文港建設項目后,迅速啟動了總投資超過10億澳元的基建升級工作。
經過幾輪改建完善后,2018年到2019年這一年的時間,達爾文港貨物吞吐量就超過了2630萬噸。這一數據是從澳大利亞手中接手之前的120%。此外,過往商船停泊次數從原先的800次飆升至2154次,在中國的精心運營下,達爾文港搖身一變成了南太平洋地區最繁忙的港口之一。其業務覆蓋面很廣,囊括了衣食住行,甚至是軍事運輸等。除了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之外,達爾文港的蒸蒸日上也為當地提供了不少就業崗位。但這一情況隨著2018年中澳關系急轉直下而隨之發生改變,國際上直接給達爾文港貼上“地緣政治棋子”的標簽。澳大利亞為配合美國方面,直接以“國家安全”為由,對中國企業在澳投資展開全面審查,達爾文港率先受到沖擊。
2025年大選前,無論是執政的工黨還是反對黨聯盟,都公開表態稱“達爾文港必須回歸澳洲控制”。表面上是為了“確保供應鏈安全”,其實更多的是出于戰略考量。首先達爾文港是美軍在亞太地區的重要后勤補給基地,如果這個港口一直被中方掌控,那么對美國的利益自然是有影響的。同時澳大利亞作為“五眼聯盟”核心成員,澳大利亞在中美博弈中選擇站在美國這邊。澳大利亞直接全然不顧契約精神,強行回收達爾文港的經營權,對此我國當然不會任人宰割,定會反擊,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