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張涔汐
昨天我剛看到一則新聞,湖南省湘潭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宣判一個一名研究生被判死刑的案件。
被告人周立人與被害人是研究生室友關系,2023年6月,周立人調(diào)入張某某等的寢室一起居住,此后周立人因瑣事與張某某等室友多次發(fā)生爭執(zhí)。
積怨已久,24年1月,周立人購買秋水仙堿粉藏于寢室衣柜起了殺心。
到了24年3月,周立人與張某某矛盾升級,周立人得知張某某等室友要求學校將其調(diào)走,懷恨在心。
于是向張某某和另外室友2人共同食用的灌裝麥片中投入秋水仙堿粉。
結果,張某某使用該麥片后中毒不治身亡。
也就是昨天法院一審宣判被告人周立人死刑。
看到這個案例,讓我想到了十幾年前的復旦大學研究生林森浩,在寢室飲水機投毒謀殺室友案。
后來網(wǎng)絡上流傳了一個段子:
能活到現(xiàn)在,得感恩舍友當年的不殺之恩。
其實每年高學歷犯罪案件不少,只看有沒有被報道出來。
由一系列高學歷犯罪的案件,我們不得不反省。
父母到底給了孩子什么樣的教育,才讓孩子非要用極端傷害別人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面對校園高學歷犯罪案,作為父母反省你的家庭教育方式對了嗎?
沒有德行的成績,這是教育的失敗
我們看看網(wǎng)友們怎么回復:
想到一個詞:成人成才,先成人才能成才!什么是成人?品德第一位。
所以才有德高望重之類的詞,而有才無德的人是很可怕的一類人。
這就要求我們父母培養(yǎng)孩子,首先培養(yǎng)他良好的品德習慣,而非把成績作為第一來衡量他是否優(yōu)秀。
很多父母沒有考慮到,你的孩子成績越高,本事越大,但是如果品德教育沒有跟上,很可能你的孩子對社會危害性就越大。
這就是沒有德行的成績是教育的失敗。
養(yǎng)不教父之過,學歷只是篩選學渣,可不是篩選,不要再把學歷跟人品劃上等號。
人渣
孩子心性的健康和心智的成熟,比成績重要100倍
我多次直播,寫文章一直呼吁各位父母們:
多關注你的孩子心理健康,心智成熟的教育,車轱轆話都讓我的嘴巴生出了老繭,但找我來訪的父母們還在談孩子的成績。
當你的孩子心理已經(jīng)扭曲了,生病了,心智幼稚的像3歲孩子根本沒有長大,而你還整天焦慮作業(yè)啊,成績啊,這不是本末倒置嗎?
學歷學識只是代表這個人學習書本知識的學習力,但是并不代表一個人心理健康的程度,更不代表一個人自我排解負面情緒的能力。
大學生得了空心病,抑郁癥的概率還低嗎?
而當一個人空有成績,卻內(nèi)心病態(tài)的時候,輕則自我抑郁,重則報復傷害身邊人,這樣的案例比比皆是。
你希望你的孩子一生毀在了不健康的心理、不成熟的心智、極端狹隘的性格上嗎?
我們看看網(wǎng)友留言,呼吁各位父母教育孩子,一定要多對孩子心理健康教育投入時間和精力,否則不僅坑了你孩子,也坑了社會。
培養(yǎng)孩子的度量和胸懷,比成績重要
我們回顧這些高學歷在校學生蓄意謀殺案。
其實糾紛也好,矛盾也罷,并非殺父之仇,奪妻之恨,也無欠債不還,無傷大雅,但為何最終發(fā)展成:蓄意下毒索你命呢?
核心在于這類的孩子沒有胸懷和度量,只能用報復來滿足內(nèi)心的快感,俗話說:
心大了,事兒就小了,心小了事兒就大了。
沒有胸懷和度量,心性狹隘陰毒這樣的人,讀再多的書又有何用?
自古以來,堪當大任的人,哪一個不是胸懷四方,慈悲為懷,厚德載物,一笑泯恩仇?
誰見過小肚雞腸的人成過大器呢?
用智慧處理人際關系,不極端,但是也要懂得保護自己
我們修心訓練營,我經(jīng)常告訴我的學生:
第一條,做人要懂得圓融忍讓,學會裝孫子,遠離垃圾人,不要把對方逼成垃圾人。
文前我提到的湘潭大學的案件,如果張某某圓融處理人際關系,學會裝孫子,不激怒周立人,那周立人也不會動了殺心,也就沒有后來的悲劇。
如果張某某發(fā)現(xiàn)周立人的性格有心理缺陷,早早換一個宿舍躲開周立人,也就沒有后來的悲劇。
如果周立人退一步海闊天空,接受了學校重新分配宿舍,也就沒有了后面的悲劇。
可惜沒有如果,兩對父母都沒有教育孩子:人際關系學會忍讓,審時度勢,裝孫子。
結果兩個血氣方剛的愣頭青,因為瑣碎的舍友矛盾,葬送了2條命。
各位父母,你還覺得所謂的學習成績,難道比學會智慧而圓融地跟人打交道還重要嗎?
希望父母們覺醒,多重視孩子社交的智慧,教會孩子學會忍讓,學會用火眼金睛看人心,懂得保護自己。
我們老祖宗的教育是:
先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所謂的修身指的是你內(nèi)在品德、心性、智慧、格局、胸懷,可惜現(xiàn)在的父母張口“成績”,閉口“分數(shù)”,何時重視過孩子修身養(yǎng)性,養(yǎng)德呢?
這就是為什么我一再強調(diào)家庭教育,父母要先學會修心、修德,再去教你的孩子修身的原因。
教育是一場復制和模仿,你自己都不會東西怎么能夠給到孩子呢?
你不教育好你的孩子心性、品德的修煉,社會替你教育,但是社會替你教育的代價,你承受不起。
參考資料:《人民日報》報道
作者簡介:張涔汐,青年作家,代表作《你的努力,是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頭發(fā)雖長見識不短,深度剖析復雜的人性,犀利的解密職場的認知大坑,歡迎關注@我是涔汐,公眾號(id:zhangcenxi99),一個讓你增值的地方,個人微信:zhangcenxi999。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