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3月起,國軍放棄了對解放區的全面進攻,對山東戰場發起了重點攻擊,為了能取得勝利,國軍集中重兵,打算采取強縱深、密集靠攏、穩扎穩打、逐步推進的戰法,為了粉碎敵人的攻擊,我軍及時改變策略將主力后撤至萊蕪、新泰以東地區隱蔽待機。
我軍后撤讓國軍方面認為,我軍無力決戰,隨后要求部隊加快行動速度,這當中整編第74師為骨干,在整編第25、第83師的配合下,于5月11日自垛莊、桃墟地區進攻坦埠,企圖乘隙占領沂水至蒙陰公路;另以第7軍及整編第48、第65師在左右兩側擔任掩護。
隨后,陳老總和粟裕根據戰場形勢變化,決定在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東南孟良崮地區對國民革命軍整編第74師進行的進攻作戰。
在這之后,我軍在孟良崮打了一場漂亮殲敵戰,不僅全殲了國軍王牌部隊整編第74師,同時還擊斃了師長張靈甫,孟良崮戰役的勝利,一舉扭轉了華東戰局。
孟良崮戰役的勝利,主要在于陳老總和粟裕把握戰機,將整編第74師圍困孟良崮,從而達到了全殲該部效果,同時還擊斃了師長張靈甫,然而在這背后,其實還有李天霞按兵不動及見死不救,導致了整編第74師孤立無援,從而被我軍殲滅。
老蔣知道后,震怒萬分,天霞一度面臨死刑,后經湯恩伯等人斡旋免死,暫關押后被釋放,然而李天霞沒有吸取之前的教訓,而是一跑再跑,最終在平潭兵敗后,撤退到臺灣被蔣介石以“自撤退有虧職守”罪名判處有期徒刑12年(一說8年),自此退出軍界核心,晚年的時候,在臺灣很是凄慘。
那么,李天霞和張靈甫究竟有什么恩怨,為什么李天霞就是不救張靈甫,今天來聊下這個事情。
1907年12月23日,李天霞出生于江蘇寶山(今上海寶山區)的一戶富商家庭,家庭的原因讓李天霞幼年的時候,生活十分優越,常出入娛樂場所,結交三教九流,性格驕橫不羈。好在青少年體育老師顧名世影響,接觸三民主義,逐漸萌生革命理想。
隨后,李天霞考入了黃埔三期,從黃埔軍校畢業后,李天霞開啟了軍旅生涯,參加過北伐和中原大戰,后參加對紅軍的“圍剿”,因戰功升任團長,1934年因第五次“圍剿”有功獲嘉獎。
抗日戰爭爆發后,李天霞率部參加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武漢戰役、上高戰役及第二次長沙會戰等戰役。
尤其在南京保衛戰的時候,李天霞率領51師堅守淳化鎮,后被迫放棄陣地,退到南京水西門,在水西門李天霞構筑防線,和日寇進行了殊死搏斗,陣地被攻破后,李天霞率部撤到滁州火車站待命。
在之后的廬山戰斗期間,李天霞率部頑強抵抗,重創日寇,粉碎了日軍迂回德安奪取南昌的企圖。
從南京和廬山戰斗的表現,可以看出李天霞還是有一定指揮能力,要不然也不可能給予氣勢洶洶的日寇重創。
出色的戰績,讓73軍的聲譽越來越高,慢慢被稱之為“天下第一軍”,這當中李天霞作用是十分巨大的,李天霞也因為戰功的積累慢慢成為了師長,后晉升為副軍長。
既然是副軍長,那就完全有可能擔任正軍長,這讓李天霞覺得老軍長王耀武高升后,自己將會繼承74軍軍長職務,所以他將74軍軍長視為囊中之物。
常德保衛戰后,張靈甫被晉升為74軍軍長,李天霞則由74軍副軍長晉升為100軍軍長兼51師師長,職務上得到了一定升遷,可這也讓讓李天霞和張靈甫的矛盾激化,為了表示自己的不滿,李天霞憤懣不平,直言:“校長寧用跛子(張靈甫腿部有傷),不用老兵!”兩人從此勢同水火。
抗戰勝利后,74軍改為整編74師,張靈甫在國軍高層的支持下,成為了整編74師師長,李太難則被調任為整編83師師長,這一安排加深了兩人間的矛盾,期間他和老對頭張靈甫爭搶第五軍軍長一職,李天霞與張靈甫矛盾公開,后來誰也沒當上軍長。
內戰以后,李天霞任整編83師師長,張靈甫掌整編74師,同屬湯恩伯第一兵團。但李天霞多次抱怨怨:“張靈甫吃空餉、虛報戰功,74師的裝備本該有我一份!”
在這之后,李天霞被調到山東戰場,同陳老總和粟裕開展戰斗,在這期間蘇北戰役中,李天霞的整編83師遭到我軍沉重打擊,付出了慘重代價,李天霞被老蔣撤職留任處分。
1947年萊蕪戰役期間,我軍殲滅73軍和46軍,導致老蔣被迫將全面進攻轉為重點進攻。
山東戰場成為了國軍首當其沖攻擊目標,在這期間,國軍采取了全新的戰術,讓我軍一時間抓不到戰機,為此我軍迅速改變戰術,主力后撤至萊蕪、新泰以東地區隱蔽待機。
此舉讓國軍高層瞬間認識到戰機已到,于是命令部隊火速進攻,在進攻部隊當中,最為積極當屬張靈甫所指揮的整編第74師。
陳老總和粟裕根據戰場情況變化,決定在臨沂市蒙陰縣東南孟良崮圍殲張靈甫的整編第74師,張靈甫之所以會在這時候活躍,根本原因上就是看輕了華東野戰軍的實力,覺得以自己的力量也能擊敗華東野戰軍,所以他不可能將這個功勞讓給其他人。
為此他率部深入,然而他的企圖早就已經被我軍看透,隨后我軍將張靈甫包圍在孟良崮,面對我軍的包圍,張靈甫一點都不害怕,而是第一時間占領了孟良崮的制高點,想要以此據守,可他卻忽略了水源,和山上建造防御工事不容易的事情。
隨后,我軍對孟良崮發起了猛攻,整編第74師則在張靈甫的指揮下,進行有條不紊的抵抗,在張靈甫所指揮的整編74師,戰斗力確實不容小視,確實不是華東野戰軍輕易可以殲滅的,所以要有足夠的時間,才可以吃掉整編第74師,老蔣在得整編第74師被圍困后,第一時間嚴令部隊救援,救援的部隊當中距離張靈甫最近的就包括李天霞。
李天霞由于和張靈甫有舊怨,壓根不愿意全力救援中張靈甫,期間,李天霞曾經表示:“讓張靈甫嘗嘗被共軍揍的滋味,才知道誰是真將才!”僅派一個連攜帶電臺冒充旅部,實際按兵不動,李天霞的舉動也導致了張靈甫政變第74師徹底覆滅。
戰后追責時,李天霞將責任推給黃百韜:“25師救援更慢!”而黃百韜反咬:“83師距孟良崮僅5公里!”
張靈甫部被我華東野戰軍殲滅后,李天霞因為救援不力,差點被槍斃,后在湯恩伯等人周旋下,僅被關押了一段時間被釋放,隨后李天霞在大陸的軍旅生涯是一百再拜,最后導致自己丟掉了平潭島,而他也因為丟失平潭島一事,被判刑12年。
后雖被保釋出獄,但已經失去政治地位,生活上較為困苦,最終于1967年2月10日在臺北病逝,終年60歲。
關于孟良崮一戰,粟裕將軍曾經有做過總結:“孟良崮勝利,是人民用小推車推出來的!”從這里可以看出,無論你的武器有多好,只要你背離人民,那么你的失敗就難以避免。
對此,你們有什么想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