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祖
這一傳統,如歲月長河中熠熠生輝的明珠,在華夏大地的歷史脈絡里,自然而然,成了不可或缺的存在,她,承載著千年的厚重與溫情。
猶記孩提時光,每逢此時,我們這些天真爛漫的孩子,總會蹦蹦跳跳地跟在大人身后,前往那寄托著無盡思念的墳塋上墳燒紙。農村老家,土葬為主,房前屋后,大都有著先輩親人的安息之所。燒紙、磕頭、上香、放鞭炮,行如流水般一氣呵成,這一系列動作,也隨即深深刻進了兒時的記憶深處。每逢清明,我們也會為親人的墳頭除去雜草,讓那一方安息之地,始終整潔安寧,不受雜草困擾。
后來啊,為了求學,為了所謂夢想,背井離鄉,漂泊流浪于他鄉的之地。為了幾兩碎銀忙忙碌碌奔波于生活,對祭拜之事,雖滿心牽掛,卻往往有心無力,難以親自前往,而那曾熟悉的祭拜場景,只能在夢中一次次浮現。
祭拜先祖,畢竟是長久以來的傳統
它早已融入中華民族之血液,成為我們靈魂深處的根。即便離開農村,在城市的喧囂之中,清明之際,夜色漸暗時,街頭巷尾也會“煙火”不斷。三三兩兩的人,或半蹲,或跪拜在畫有圈的地上,神情莊重,燒著紙錢,祭奠那不在人世的親人。火光映照著他們的臉龐,淚光閃爍,思念在寂靜的夜里蔓延......
清明,像一條堅韌的紐帶,它巧妙地融合了自然的明媚春光、濃郁的人文情懷與厚重的歷史底蘊,它更是承接起血脈相連的親情!
那是一種深入骨髓、無法割舍的情感。
深刻演繹著亙古不變的思鄉之情,無論身在何方,故鄉的山水、親人的音容笑貌,始終是心中最深的牽掛。它將我們與祖先、與歷史緊緊相連,讓我們得以回溯過往,探尋生命的脈絡,在歲月的沉淀中,感悟那份厚重與深沉。它是生命的回響,時刻提醒著我們,無論歲月如何流轉,生命的意義永遠值得探尋,愛的傳承永遠不會停歇,得以繼續。
清明,是一縷綿長的思念,她更像是一個悠揚的號角,娓娓道來,訴說著內心深處我們對故鄉的深深牽掛,對家人的無盡惦念。它集結起游子們歸家的腳步,他們不懼長途跋涉,不畏山高水遠,跋山涉水,只為回鄉跪拜先祖,緬懷親人。那歸家的路途,每一步都飽含著深情,每一步都邁向心靈的歸宿。
清明,也是祭奠先烈的時候
寧夏固原,就有學校組織學生行百里,祭奠烈士。孩子們的腳步,踏出的是對先烈的敬重與緬懷。他們堅定的眼神,透露的是對先烈精神的傳承與銘記。在孩子們骨子里,先烈之精神如一顆顆閃耀的星辰,照亮他們前行的道路,激勵著他們不斷奮進。
生命如這三月春日里的繁花,雖短暫卻燦爛奪目!
每一朵都盡情綻放著生命的光彩,亦如那潺潺溪流,雖蜿蜒曲折,卻奔騰不息,向著遠方,一往無前。而清明,亦像一面澄澈的鏡子,映照出生命里,那稍縱即逝的脆弱與珍貴,也讓我們在對已逝之人的緬懷中,懂得珍惜當下,珍視生命中的每一刻。
麻栗坡烈士陵園,坐落在云南麻栗坡縣城北郊
背靠青山,面向祖國
在這片巍峨的天地之下,那些烈士們,即便長眠于此,也依然堅守著這片他們用生命捍衛的土地。自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那時起,這座陵園便開始建立。不知有多少熱血青年,懷著滿腔的愛國熱忱,毅然決然地沖上前線,用生命捍衛祖國的尊嚴和領土完整。這些烈士,來自五湖四海,有的剛從學校走出來,身上還帶著淡淡的書卷氣,青春的面龐滿是對未來的憧憬。有的新婚不久,就忍痛告別愛人,踏上那充滿未知與危險的戰場,他們的眼中,只有國家的安危。還有的是家中獨子,卻為保家衛國,舍小家為大家,毅然決然地奔赴前線……
謝忠華烈士,四川省峨眉山市(原峨眉縣)人,作為部隊戰士,中共黨員,1979年2月17日,在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中,他英勇無畏,壯烈犧牲,終年23歲,被授予二等功臣。 今年的清明,謝忠華烈士的妹妹一如既往地來到麻栗坡烈士陵園,看望她日思夜想的哥哥。她站在哥哥的墓前,和哥哥訴說著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一句“這是我哥,我的親哥”,質樸而深情,聽的人不禁潸然淚下。妹妹訴說著生活的酸甜苦辣,哥哥無聲傾聽,就仿佛在另一個世界默默的安靜的聽著。一句:“再見,哥哥,明年我再來,爸爸媽媽早都走了,爸爸走了20多年了,媽媽走了10多年了......”字字泣血,把人聽的忍不住悲從中來,淚如雨下。
和平生活,來之不易!
歲月靜好,是先烈們用生命換來的。他們用熱血鑄就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用犧牲換來了國家的安寧。
清明時節,心懷敬畏,致敬先烈,祭奠先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