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蔣介石去世,然而在老蔣的葬禮之上卻出現了一個最不應該出現的人,他不是別人,此人正是張學良。
張學良被老蔣軟禁了大半輩子,理應對蔣介石恨之入骨才對,然而張學良卻參加了蔣介石的葬禮,并且還親手寫下16個字的挽聯,當眾人看到張學良所寫挽聯內容之時,都表示張學良寫得非常到位,可謂是字字珠璣。
那么張學良到底寫了什么字?
張學良和蔣介石的關系到底怎樣?
在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東北之時,張學良便打算率領東北軍發起反抗,然而卻被蔣介石阻止。
張學良當時為了援救家鄉,于是便利用手中的兵力將蔣介石軟禁于華清池。并且利用兵力優勢迫使蔣介石和共產黨合作,達到聯合抗日統一戰線。
老將被迫同意張學良的建議,只不過老將要求張學良護送自己回南京,老將的這個要求,很多局外人都看得非常清楚,認為老將意圖不存,只要張學良跟著去到了南京,那么等待張學良的結果只有兩個。
一個是被殺,一個就是被關。
當時張學良并沒有聽從他人的建議,而是選擇相信老蔣。
然而到了南京之后,張學良被蔣介石控制起來,這一關就是55年,可以說少帥的大好時光都被老蔣束縛。
到了1991年,蔣介石去世之后,張學良這才得以重獲自由。
張學良的一生其實只有15年
在重獲自由之后,晚年的張學良不禁回憶自己的一生,張學良聲稱他這輩子只有15年,而在36歲之時,便被老蔣控制,大好的人生卻在窩囊度日。
在老蔣敗退臺灣之時,張學良也被帶上,而到了臺灣之后,張學良的活動范圍雖然大了不少,但是身邊全部都是老蔣的人,張學良無論干什么事情都會被監管著,毫無自由可言。
在1975年4月5日這天,蔣介石在臺灣病逝,當時74歲的張學良已經不再擁有此前的容貌,同樣也是老朽一枚了。
當時張學良正在家中休息,突然接到一個電話,電話里頭傳出了一個消息,那就是蔣介石去世了。
聽聞老蔣去世的消息之后,張學良并沒有非常高興的表情,反而是愣在了原地,隨后回到書房之中,呆坐了一個下午,或許這個時段張學良也在回憶,他和老蔣之間的這段故事吧。
在老蔣死后,張學良雖然獲得了部分自由,但是此時的已經74歲,在這50多年的時間里,張學良其實一直生活在反思和無奈之中。
當然這一切都是拜蔣介石所賜,只不過讓眾人沒有料到的是,在蔣介石的葬禮之上,年過74歲的張學良,竟然表示自己要親自前往參加。
1975年,蔣介石去世后,張學良決定參加葬禮
原來,在得知蔣介石去世的消息之后,張學良并不是一直在書房之中發呆,而是親自寫下了16個字的挽聯,打算親自送到蔣介石的葬禮之上。
那么,張學良到底寫了什么?
上聯是“關懷之殷,情同骨肉,下聯是“政見之爭,宛若仇讎”。張學良寫給蔣介石的挽聯字數不多,僅僅16個字,但是卻非常貼切的表達了張學良和蔣介石之間的恩怨。
老蔣和張學良曾經是情同手足的兄弟,在老蔣要求張學良護送他回到南京之時,張學良不是沒有想過,當時不要跟老蔣一起去。
但是當時的張學良始終相信蔣介石會好好對待他,畢竟他可是自己的好大哥。然而到了南京之后,沒想到曾經的好大哥卻如此對待他張學良。
對于張學良來說,有著長達55年之久的痛苦與掙扎。
毫不夸張地說,換作任何人,恐怕都不會參加蔣介石的葬禮,甚至會在背后怒罵老蔣,但是張學良卻親自參加了蔣介石的葬禮。
張學良當時正是帶著這副挽聯去參加了葬禮,
當宋美齡看到張學良寫的這這幅挽聯之時,也黑下了臉來。
在挽聯之中,張學良寫道“關懷之殷,情同骨肉”,這句上聯傳達了他與蔣介石曾經深厚的情誼。這種情誼并非簡單的朋友關系。
下聯則是“政見之爭,宛若仇讎”,這句話則揭示了蔣介石與張學良之間因政治立場差異而逐漸激化的沖突。
整體來看蔣介石和張學良之間雖然曾經有過深厚的情感,但隨著彼此的立場不同,最終產分歧,最終關系破裂。
在張學良真正獲得自由之后,第一時間便去到了漂亮國,從此之后一直在夏威夷生活,從此之后再也沒有回來過,或許從張學良的表現來看,在“少帥”內心深處,依然對蔣介石耿耿于懷。
對此此,各位看官朋友如何看待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