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考研復試進入白熱化階段,很多同學都出來分享自己的成敗得失。有一個女大學生的經歷特別有意思,她說今年考研時,奶奶神秘兮兮地告訴她,為了她考研已經找了最硬的關系,她一定能考上。
女孩還真以為奶奶在江湖上有什么人脈,誰知道奶奶只是去給已經過世的長輩燒紙,請求托夢,得知女孩能考上研究生后就信以為真了。其實大家聽著會覺得這個奶奶很可愛,但也會感到心酸和無奈,因為普通小家庭能給孩子提供的人脈確實不多,所謂的資源都得靠孩子自己摸爬滾打去爭取。
“父母無權無勢,硬要請導師吃飯”,普通小人家的無奈顯露無疑
一個普通家庭的大學生確實不能過度指望父母的能力。我們看到那些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有很多確實來自特別偏遠的山區農村,他們畢業后只能靠自己努力打拼,所以很多人選擇的最穩定出路就是考編制。
對于普通家庭且沒有資源的人來說,編制就是最好的保障。考研也是同樣的道理,為了考研,父母可別盲目操心,否則真可能會幫倒忙。有個女孩子就吐槽了自己的父母。
她父親是小地方的初中老師,可能在當地有一定聲望,但畢竟地方小,他就認為全世界的規則都和他所在的中小學一樣,只要認識學校里的老師,就能打通全校的關系。女孩已經考上研究生來到大城市,這和父母沒有任何關系。
然而父母卻做了一個決定,非要請女孩的導師吃飯,他們認為只要和女兒的導師成為好朋友,女兒就能獲得更多科研資源,更順利地畢業。但實際上,這個女孩甚至連直接和導師吃飯的資格都沒有,中間至少隔著兩層關系。
這純屬無事生非,也恰好暴露了三無家庭的認知局限。在我們的認知層次里,以為只要在別人面前混個臉熟就能得到額外照顧,但在大城市的著名高校里,根本不是這樣的規則。
導師有自己的社交圈子,根本不會把學生的父母放在眼里,哪怕這個學生很優秀,導師也要看他的家庭出身。如果一個孩子的父母都擔任一些官職,那么導師才有可能和他的父母打理關系,甚至是反向打理。
在導師眼里,學生的父母是“不值得交的”,這就是赤裸裸的現實
說這些并不是讓大學生覺得社會就是一個完全靠利益的地方,不過說實話,導師也是人,他怎么可能不考慮利益呢?家長們以為的人情世故,在大學生看來往往是很幼稚的。
社會發展如此之快,家長必須要相信,現在的大學生看似不與人交往,實際上是他們已經明白這種交流方式沒什么用。而且,哪怕真的把導師請上了桌,對導師來說,跟沒什么用的人吃飯,何嘗不是一種浪費時間呢?或許不僅不會跟父母產生好的聯系,還會讓導師覺得這個考生事情比較多。
如今,平凡家長能做的就是盡量不給孩子幫倒忙,不要自以為是。何況吃飯與否對學生的幫助能有多少呢?真正找工作時,導師只是起到一個推薦作用,關鍵還是要看學生的能力。
并且父母也要明白知足常樂的道理,想讓一個孩子通過考研究生就跨越到另一個階層,是完全不現實的。基礎要一步步打,家長能給孩子一些助力,孩子可能還要為下一代、再下一代提供助力,最終才可能達到一個較好的結果。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