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一趟新疆果真買了當地的“黃金”?
一位博主游玩新疆被當地商家狠狠地宰了一頓,市場上幾十塊錢的干果被商家要價9800元!
景區商家反咬一口表示明碼標價,博主真的是有苦說不出啊。
事件持續發酵,而相關部門的做法迅速引起爭議,處理結果亮了....
新疆文旅再次淪陷
起因是有位博主在去新疆游玩的時候,為了能夠帶回家點特色在某個景區水果店逗留。
這位博主看見了一些果干后尋思也不能貴到哪里,隨后就挑選了一系列的干果。
等到結賬的時候博主傻眼了,一堆瓜子枸杞、最貴的也不過是胎菊,結賬的賬單卻寫著9800元?
而店里給出的回復是店里所有的都是按照每克來計算的,商家一口咬定事先都有價格,網友一開始也認為是博主沒有看好價格。
隨后短時間內迅速受到了很大的爭議,當時消費的女士也認為自己確實是沒有看清楚,將這件事情發布到網絡上也是因為覺得物價高的離譜。
隨后又發出了一個視頻去澄清這件事情,表示自己并沒有針對新疆大巴扎...
隨著網友爭吵的越來越激烈,大家越來越想看到的后續,博主認為自己知道了最后的價格之后,覺得過于昂貴所以想要退回一部分的干果。
這樣的話也有一定的承受能力,隨后市場管理局也看到了這件事情,沒想到等到來到現場的時候,管理局也是幫著商家說話。
覺得是博主的問題事先沒有看好價格,但是網友可不被買單,在博主的多次商討下,最終市場監督管理局的多次商討下。
最終還是將全部費用返回到了博主,不過就算這樣也少不了一頓調侃。
畢竟新疆本身就算一個很大的旅游景點,正是旅游的季節性,也有當地的人表示一定是被騙了。
一般來說去新疆旅游的話都是有很多馕,物價也是很低,幾乎來到的都是在窮游,一般看風景的比較多。
很多好心當地人表示千萬不要去景區的附近購買,要帶特產的話應該去到干過市場,又便宜有實惠還特別靠譜,能夠在消費上得到一個滿足。
其實遇到這種事情也是有理說不清,畢竟人家商家也是明碼標價,要怪就怪罪自己沒看清楚價格。
現在的年輕人也是吃過虧,會事前的在網絡上搜索一下這家店鋪,會事先踩雷,但是還有網友認為確實應該讓那些商家告知價格再下單,并不是用模糊的數字去混淆。
有的商家就是好不容易抓到一個冤大頭就狠狠地宰一頓,網友直呼表示這一看就是新疆有些商家在欺負小白。
網友表示新疆的干果從來沒有按克來論斤數的,新疆人買東西都是以公斤計算。
為此這就是明顯的宰客行為,兩位執法者呢沒有抓住問題的本質,廢話說了一大堆,沒有給消費者解決實際問題,讓消費者感覺很困惑。
這樣的市場行為必須予以糾正,要不然新疆的旅游業是很難發展起來的......
信息來源:
【1】抖音賬號:“掩于歲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