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川普的對等關稅政策一出,整個世界都陷入了慌亂。
對于我們來說,首先第一個沖擊的肯定是資本市場,比如昨天股市就直接跌到了3100點以下。
另一個受到大沖擊的是外貿,尤其是面向美國的貿易。
不過前幾天,針對老美的對等關稅,我們祭出了反制措施——
給美國的商品施加對等的關稅。
這說明除非是老美做出妥協,否則我們基本上不會選擇和老美求和談判。
看來,對等關稅落地之后,中美的硬脫鉤,已經成為事實。
但現在的問題是:
我們之前和老美的經濟貼得太近,經濟聯系太深。
因此,和老美硬脫鉤之后,原有的路徑肯定就走不下去了,我們必須建立新的發展路徑、新的貿易路徑。
具體是什么路徑呢?
其實在幾年前,這條路徑已經很清晰了。
早在2020年,老板就已經在文件中提到:
國內國外雙循環
之前上面提出來雙循環但沒有那么快速推進,是因為中美還沒有撕破臉。
現在既然已經掀桌子了,那自然就要加速執行。
所謂雙循環:
一方面,要擴大內循環,刺激消費、推動國內的科技發展
另一方面,外循環也不能放棄,只是說要改變過往的外貿方向,從依靠海洋國家出口轉向陸地國家的出口,比如一帶一路國家。
在這個戰略布局下,國內各個區域的發展格局會發生很大的變化。
那些過度依賴對外貿易尤其是海運的城市,會受到沖擊。
那些符合內循環特征的區域和城市,未來會有更大的發展機會。
而最值得看好的,是既有內循環優勢,同時在新的外循環體系也能發揮作用的雙循環城市。
這個邏輯之下,我們去翻看各個城市的城市發展規劃,就會發現:
當下在國家的規劃中,被明確定位為雙循環核心樞紐城市的是——
這說明,未來內外雙循環發展戰略下,國家隊非常倚重的城市是武漢。
這一點在武漢最新的國土空間規劃中也有體現。
在武漢的規劃中,未來武漢城市有幾個頭銜:
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中部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
前面3個頭銜,主要對應的是內循環;
而最后一個頭銜,主要對應的是外循環。
為什么國家隊會把雙循環核心城市這么重要的位置給到武漢這樣一個中部非一線城市呢?
原因在于——
無論是內循環還是外循環,武漢現在都有明顯優勢。
外循環方面,武漢最明顯的優勢是交通。
武漢是中國唯一一個同時布局航空貨運樞紐、航運樞紐和國際鐵路貨運樞紐的城市。
天上飛的有天河機場和鄂州花湖機場;
航運有陽邏港;
國際鐵路有專門指向一帶一路國家的中歐班列。
其中,武漢的航空以及鐵路貨運,對于我們打破現有的貿易封鎖,有很大的戰略意義。
航空方面,武漢兩個機場的貨運航線有16條,覆蓋亞歐美非四個大洲,貨郵量突破6萬噸,能一定程度上代替海運。
更重要的是:
鄂州花湖機場的歐洲航線網絡,可以規避海運的關稅,打破一部分關稅的壁壘。
鐵路運輸方面,中歐班列(武漢)已經能夠輻射歐亞大陸40個國家、118個城市。
未來港口海運如果進一步被封鎖,中歐班列這些國際鐵路交通線一樣可以直通歐亞國家。
最關鍵的是,鐵路運輸時間更快。
像武漢到德國杜伊斯堡的中歐班列,運輸時間相比海運能縮短40%,運輸效率高很多。
中歐班列(武漢)示意圖
因此,未來一旦對外海運以及關稅的壁壘增加,武漢的交通優勢,能夠大大幫助我們重建新的外循環系統。
當然,武漢能夠打通外循環,不僅僅靠交通。
2024年武漢跨境電商交易額突破800億元,占外貿比重提升至12%;
機電產品出口占比也提升到55.4%,手機、集成電路出口分別增長31.2%和72.7%。
這些數據都說明,武漢本身的外貿增長就很快。
調整貿易方向后,未來我們針對歐亞大陸國家的出口貿易量會逐漸增加。
作為內陸型城市的代表,擁有絕對交通優勢的武漢,出口貿易還會繼續增長。
再看內循環。
未來內循環要刺激經濟,主要靠兩點:
一個是科技,另一個是內需消費。
而兩個方面,武漢都有很大的潛力。
先說說科技。
今年是我們國家AI應用大爆發的一年,其中大家最熟悉的是爆火的DeepSeek。
但在DeepSeek之外,還有另外一個AI產品爆火,這個產品就是Manus。
Manus的基本情況介紹
Manus是“全球首款通用智能體產品”,和DeepSeek不同的是,這個AI產品不僅能思考,還能親自動手完成任務。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發布爆款Manus的公司,就是來自武漢的AI創業公司“蝴蝶效應”。
更關鍵的是,蝴蝶效應公司所在的武漢光谷關山大道,還聚集了3000余家互聯網和軟件企業,其中近50家為科創“新物種”企業。
這說明,武漢不僅能誕生AI爆款,還已經形成了支撐AI產業發展的科創圈層。
此外,武漢擁有92所高校,數量排名全國第二,其中包括7所“雙一流”高校,在校大學生超168萬,位列全國第一。
可見,武漢背后的科研人才儲備是雄厚的。
更不用說,武漢已經形成了光電子信息、汽車及零部件、大健康等千億級產業集群,有不錯的產業基礎。
從這些角度看,在科技領域,武漢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消費方面,武漢也有優勢。
去年,武漢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59732元,較上年增長了4.6%。
在可支配收入增加的背景下,去年武漢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達到5.3%,增速位列全國消費十強城市之首。
人均社會消費也超過了5萬元,這個數值在中西部城市中排名第一。
武漢的消費潛力,主要來自于年輕人。
因為我前面說了,武漢的大學生人數超過168萬,位列全國第一。
年輕人口占比高,更容易催生出龐大的年輕消費市場。
未來幾年,經濟增長很難再依靠基建。
所以那些能夠刺激內需和消費的城市,有科技爆發力的城市,經濟才有持續增長的動力。
也只有這些城市的資產,未來幾年才有價格回暖以及持續增長的空間。
經濟增長主要靠內循環,但光有內循環還不夠,在城市定位上,能夠兼顧內外循環的城市,才能獲得國家隊更多的資源傾斜。
這就是未來的城市格局和趨勢。
從這一點上看,武漢雙循環城市的特點,確實會更有優勢,既有未來經濟增長的密碼,也有上頭的資源傾斜。
我們的投資,當然也得緊緊抓住這一波趨勢,跟著國家的大戰略走。
而且武漢的資產還有一個優勢——
入場門檻低,風險低
現在全球的經濟環境有點動蕩,大家投資的時候對風險都挺敏感的,如果成本太高,可能很多人確實接受不了。
入手成本低,門檻低,就意味著風險相對也會低一些。
內外雙循環下,我們肯定要盡可能地抓住武漢新一波的城運。
最近我們又重新開啟了武漢的考察團,現在武漢的整個上車門檻低,最低3w起,且月供壓力也不大,但未來的成長空間非常大。
如果你們也看好武漢的城市價值,近期我們有一場關于武漢的專場閉門直播,屬于武漢的城市專場分析。
感興趣的可以掃碼加微信,武漢的專場直播名額只有5個,更詳細的分析,都放在閉門再和大家細聊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