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共進,賦能未來
3月26日至28日,由廣東省教育研究院主辦,河源市教育局、紫金縣教師發展中心協辦的“走進粵東西北(河源)教研幫扶活動”初中信息科技學科活動在紫金縣佑文中學開展。省、市、縣區教研員,送教團隊,河源市初中信息科技骨干教師100多人參與。活動通過集體備課、專題講座、同課異構、評課研討等多種形式,為教師們搭建了一個高質量的學習與交流平臺,有力地促進了初中信息科技學科教學水平和教研能力的提升。
PART.01
精心籌備
開啟教研幫扶之旅
3月26日下午,集體備課與研課環節拉開帷幕。省、市、紫金縣的初中信息技術教研員以及紫金縣備課團隊10多人,圍繞八年級第一單元第3課“環境數據要感知”展開了深入的研討。河源市教育研究院信息化部副主任錢桂圭擔任此次集體備課的主持人。在研討過程中,省市專家和學校領導們積極發言,提出了諸多有益的建議。錢桂圭強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把更多的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知識,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思維。省教研院幫扶專家、廣州市第十三中學辦公室主任、高級教師廖淑妍建議教師們在教學中要拓寬思路和視野,將更多的知識以生動有趣的方式呈現給學生,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接觸到更廣泛的知識領域,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大家暢所欲言,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了全面細致的分析和探討,為后續的課堂教學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集體備課與研課環節
集體備課與研課環節
PART.02
推廣智慧教育平臺
助力教育資源均衡
3月27日上午,紫金縣教師發展中心杜亮作專題講座“探討如何在縣域推廣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應用”。杜亮老師結合紫金縣的實際情況,詳細介紹了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的功能和優勢,并分享了在縣域推廣該平臺的經驗和做法。他強調,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為教育資源的均衡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通過該平臺,教師可以獲取豐富的教學資源,學生可以享受到優質的教育服務。在推廣過程中,要注重加強教師培訓,提高教師對平臺的使用能力,同時要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鼓勵教師積極使用平臺資源,推動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
紫金縣教師發展中心杜亮作專題講座
PART.03
同課異構展風采
各顯教學魅力
分別由紫金縣佑文中學李靜怡老師和廣州市第五中學劉丹蓉老師進行了同課異構教學展示,課題均為八年級第一單元第3課“環境數據要感知”。兩位老師以不同的教學風格和教學方法,為大家呈現了兩場精彩的課堂教學。李靜怡老師結合紫金縣的實際情況,以當地的環境數據為切入點,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操作來感知環境數據的重要性。她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合作精神,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共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劉丹蓉以先進的教學理念和豐富的教學經驗,將人工智能技術融入課堂教學,通過生動有趣的案例和互動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思維。她注重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紫金縣佑文中學李靜怡開展課堂教學
廣州市第五中學劉丹蓉開展課堂教學
通過直播形式讓其他縣區的老師參與聽課
PART.04
深入評課研討
共促教學進步
杜亮主持評課研討活動。紫金縣佑文中學校長張立均首先發表了感言,他代表學校對省、市專家的親臨指導表示衷心的感謝。他介紹了佑文中學的信息化建設情況,指出學校一直高度重視信息化教育,不斷加大對信息化建設的投入,積極推進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他表示,此次活動為學校教師提供了一個難得的學習機會,希望教師們能夠珍惜這次機會,認真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教研能力。最后,他祝愿此次活動取得圓滿成功。
隨后,李靜怡和劉丹蓉分別對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進行了詳細的說課。她們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方面進行了全面的闡述,并反思了教學過程中的不足之處。接著,東源縣教師發展中心的信息科技教研員江龍老師、省教研院幫扶專家廖淑妍主任、河源錢桂圭主任依次對兩位老師的課堂教學進行了點評。江龍對兩位老師的教學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認為兩位老師的教學設計合理,教學方法得當,課堂氛圍活躍,學生參與度高。他特別指出,李靜怡老師能夠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將環境數據與課堂教學緊密結合,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深刻認識到環境數據的重要性。廖淑妍老師則從專業的角度對兩位老師的教學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她認為兩位老師的教學都體現了新課標的理念,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她建議教師們在教學中要更加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和需求,設計不同的教學活動,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上得到充分的發展。錢桂圭在點評中對兩位老師的教學給予了高度評價,他特別稱贊了劉丹蓉老師的授課表現,認為她的課堂教學充滿活力和創新,能夠將人工智能技術與學科教學完美融合,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知識、掌握技能。他希望教師們能夠以此次活動為契機,不斷學習和探索,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教研能力。
東源縣教師發展中心的信息科技教研員江龍、省教研院幫扶專家廖淑妍主任、錢桂圭主任依次對兩位老師的課堂教學進行點評
PART.05
構建人工智能課堂范式
培養未來科技人才
3月27日下午,廣州市第十三中學廖淑妍為大家帶來了“人工智能課堂教學范式的構建與實施策略研究”專題講座。廖淑妍老師從人工智能教育的背景、意義和目標出發,深入探討了人工智能課堂教學范式的構建方法和實施策略。她指出,人工智能教育是未來教育發展的重要方向,教師要轉變教育理念,創新教學方法,將人工智能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廣州市第十三中學的廖淑妍開設“人工智能課堂教學范式的構建與實施策略研究”專題講座
PART.06
總結交流
展望教育美好未來
3月27日活動最后階段,錢桂圭對此次活動進行了全面的總結。他對本次活動的各項工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認為活動組織有序、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達到了預期的效果。他對河源市在開展人工智能教育方面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希望河源市能夠加強人工智能教育的研究和實踐,積極探索適合河源市實際情況的人工智能教育模式,培養更多的未來科技人才。他強調,信息科技學科是一門重要的學科,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希望大家能夠共同努力,推進河源市在信息科技學科的建設,為河源市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河源市教育研究院信息化部副主任錢桂圭在總結交流活動中進行總結發言
來源:廣東省教育研究院
編輯:廣東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