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家長的認知里,孩子發燒時體溫超過38.5℃就應該吃退燒藥,這似乎已經成為一種“常識”。然而,隨著醫學研究的深入和臨床實踐的更新,這種觀念已經逐漸被打破。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孩子發燒用藥的最新理念。
為什么38.5℃不再是“用藥警戒線”?
過去,38.5℃被廣泛認為是給孩子使用退燒藥的“警戒線”,但這更多是一種經驗性的建議,并非絕對標準。近年來,醫學專家指出,退燒藥的使用不應僅僅基于體溫的高低,而應更多關注孩子的整體狀態和舒適度。
最新專家共識:舒適度才是關鍵
根據最新的《解熱鎮痛藥在兒童發熱對癥治療中的合理用藥專家共識》,退燒藥的主要目標是改善孩子的舒適度,而不是單純地將體溫降至正常。這意味著,即使孩子的體溫超過38.5℃,但如果精神狀態良好,沒有明顯的不適,就不一定需要使用退燒藥。
相反,如果孩子體溫雖然未達到38.5℃,但已經表現出煩躁不安、食欲不振或睡眠不佳等不適癥狀,那么使用退燒藥可能是合理的。
正確使用退燒藥的建議
1、何時用藥?
當孩子體溫≥38.2℃且伴有明顯不適時,可以考慮使用退燒藥。家長應更多關注孩子的精神狀態、食欲、活動能力等,而不僅僅是體溫數字。
2、推薦藥物
兒童退燒藥首選對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這兩種藥物安全性較高,且能有效緩解發熱引起的不適。不推薦使用安乃近、阿司匹林等其他藥物。
3、避免過度用藥
不推薦對乙酰氨基酚與布洛芬聯合或交替使用,也不建議在疫苗接種后預防性使用退燒藥。
4、特殊人群
對于2月齡以內的嬰兒,不建議使用任何解熱鎮痛藥。此外,患有哮喘、肝腎功能異常或出血性疾病的孩子,使用退燒藥時需特別謹慎。
退燒藥不是萬能的
退燒藥的作用是緩解癥狀,但并不能治療發熱的根本原因。如果孩子發熱持續不退,或伴有其他癥狀(如嘔吐、腹瀉、皮疹等),應及時就醫。此外,發熱是身體的一種免疫反應,適度的發熱甚至有助于抵抗病原體。
總結
“體溫超過38.5℃就吃退燒藥”的觀念已經逐漸被“以孩子舒適度為核心”的理念所取代。家長在面對孩子發熱時,應更加關注孩子的整體狀態,而不是單純依賴體溫數值。如果孩子精神狀態良好,即使體溫略高,也不必急于用藥。相反,如果孩子明顯不適,即使體溫未達38.5℃,也可以考慮適當使用退燒藥。
總之,科學的退燒觀念是“因人而異”,而不是“一刀切”。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家長們更新觀念,更好地守護孩子的健康。
審稿專家: 文山市人民醫院 劉躍瓊副主任
作者:云南文山市人民醫院 李銀 徐繼瓊 謝富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