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在第12個國際珍稀動物保護日來臨之際,在冰城野鴨湖濕地,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東方白鸛正在空中翱翔,它們與眾多珍稀鳥類組成的“候鳥天團”,奏響了春日冰城生態交響詩。
為什么東方白鸛這樣的珍稀候鳥遷徙路線不變,
總要飛回原來生活過的目的地呢?
研究表明,候鳥擁有多種機制來確保它們在遷徙過程中不會迷失方向,包括利用太陽和星辰定位、感應地球磁場、參照地形和景觀以及利用生物鐘和超聲波敏感性。這些復雜的導航能力保障候鳥能夠準確無誤地完成長途遷徙。在東方白鸛的遷徙旅程中,哈爾濱野鴨湖濕地是它們最愛的“驛站”之一,這里處于“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路線”的關鍵位置,是東北亞候鳥北歸南遷的重要遷徙通道。
“龍江森工”林區地處中國三大候鳥遷徙帶,每年3月初至5月中旬,“龍江森工”林區會迎來眾多候鳥落腳歇息或定居。候鳥回歸季,“龍江森工”為候鳥鋪就了一條生機盎然的“綠色通道”。
“龍江森工”集團資源管理部工作人員介紹,施業區內已發現306種鳥類,國家重點保護鳥類69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13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56種。為保護好轄區包括鳥類在內的野生動物,“龍江森工”林區共設立國家級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站、野生動物收容救護站、鳥類環志站等保護監測站20個。
來源:哈爾濱新聞網
記者:張大星
(照片由受訪單位提供)
“哈報手機記者”:杜鵑
編輯:劉奕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