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十年來,作家、詩人趙麗宏一直是中國當代詩壇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作品深植于古典文化的土壤之中,又敏銳地回應現代世界的變遷。
近期,趙麗宏法語詩集《心之旅:詩的回響》(Cheminements : l'écho des poètes),由“絲綢之路出版社”推出。趙麗宏親自創作插圖,以清澈而感性的語言,與讀者分享其一生傾注于文學、繪畫、書法的心路歷程,也傾聽自然之聲與中華精神傳統。在書中,他與王維、李白、杜甫等古代大師展開穿越時空的對話,邀請法國讀者一步一步地走近中國當代詩歌這片鮮活的土地。
出版社表示,在這個快速變化、地緣緊張的世界中,文化理解常被遮蔽誤解。而《心之旅:詩的回響》將讀者帶回本源:聆聽的必要、共享目光的美、以及守護感知之境的重要性。
“它不僅僅是一次翻譯,更是一段深度協作的歷程,是一次真正為法國讀者打造的共鳴之旅。它也提醒我們:盡管語言和文化背景各異,但那些觸及人類靈魂深處的情感,往往具有某種普遍性。”
在今天4月8日,作為“話中國”中法詩會暨“國際中文日”主題活動之一,趙麗宏攜《心之旅:詩的回響》以及去年出版的法語詩集《變形》(Métamorphoses),與法國詩人讓-皮埃爾·西梅翁、敘利亞詩人阿多尼斯圍繞“詩歌的邂逅”在巴黎中國文化中心展開對話。
借由譯著新作出版之際,本報獨家首發來自趙麗宏和本書譯者、法國漢學家索尼婭·布雷斯勒的對話。從唐詩到當代中國詩歌,文字之美“可以超越時空,在現代人的心中回蕩,引發新的共鳴”。
溫柔而清醒的目光
——答法國漢學家索尼婭·布雷斯勒問
索尼婭·布雷斯勒:這本書是一次雙聲交織的合作創作:與一位法國女出版人共同構思、編織這部作品,對您來說,這樣的合作意味著什么?
趙麗宏:這本書的構思創作編選,是一次非常有意義的合作,最初的構想,是法國作家、出版人索尼婭的提議,她在閱讀翻譯我的詩文的過程中,有了這本書的構思。我們之間有很多次交流,對文學,對藝術,對歷史,對生命的意義,我們的觀點和想法有很多共鳴。索尼婭最初是翻譯我的詩集《變形》,我沒有想到,在法譯《變形》出版后,我們還會共同構思這樣一本美妙的書,創作編選這本書,對我而言是一個愉快的過程。這樣的合作,意味著不同文化不同語言的文學藝術可以尋找到富有詩意和藝術氣息的美好的溝通渠道,也意味著理解和友誼,意味著心靈的相契。
▲ 中為詩集《心之旅:詩的回響》,右為詩集《變形》
索尼婭·布雷斯勒:這個項目既是一部詩意的選集,也是一部潛藏著的個人心靈自傳。您是否在創作過程中,有重新走過自己人生旅途的感覺?
趙麗宏:這本書的體例很特別,書中的文字,有散文,有詩歌,有思想隨筆。和文字相映成趣的,還有我的書畫和手稿。我很認同你對這本書的定位:一部潛藏個人心靈自傳的詩意的選集。通過散文,通過詩,通過不同形式和風格的繪畫和書法,展現我的文學生涯和人生旅途上很多難忘的經歷。這些經歷,雖只是一些片段,一些特定的景物,一些時光的碎影,但卻能折射我這大半個世紀的心路歷程。讀這些文字,寫這些文字,確實是回溯自己的人生,也是回望自己的文學來路。
索尼婭·布雷斯勒:在寫作與繪畫的過程中,您是如何設想那些即將通過這本書認識您的法國讀者的?
趙麗宏:在寫作和繪畫的過程中,我并沒有設想過通過這些文字和圖像認識法國的讀者。我只是從心所欲,為自己的感動而寫,為自己的悲歡而寫,為自己的思索而寫,這是一個中國文人的創作。如果沒有機會翻譯成法語,法國的讀者永遠也不會看到它們。很高興現在有了這個法文譯本,我相信,書中的情感、見解和對生命的感悟,會在法國讀者的心里引起共鳴。
索尼婭·布雷斯勒:您常說自己“用文字作畫”。通過這種讓世界共鳴的方式,您希望向讀者揭示什么?
趙麗宏:我說“用文字作畫”,是在一個特定時代產生的想法。少年時代熱愛繪畫,曾夢想過當畫家。“文革”中失去升學的機會,去鄉村當農民,生活艱困,前途渺茫,當畫家的夢想無法實現。但是對藝術的熱愛,對世界的好奇并沒有消失。那時,只能每天晚上在一盞油燈下寫日記。寫日記時,想到失落的畫家之夢,于是想到用文字來作畫,把白天看到的風景人物,用文字細膩地描述,如同繪畫。這個想法,以后一直延續下來,我覺得好的文字,應該如繪畫一樣,有鮮明的形象和色彩。讀者讀到這樣的文字,眼前會出現畫面,出現場景,出現細節,出現聲音。這是文字的魅力,也可以由此檢視一個作家的寫作才華。
動畫電影《長安三萬里》
索尼婭·布雷斯勒:本書中貫穿著與古代詩人——王維、李白、杜甫——的對話。您認為,他們今天依然想對我們說些什么?
趙麗宏:我的閱讀記憶中,深刻地保留著中國古代這些天才詩人的美妙詩句,它們已經成為思緒和靈感起源的一部分。這些詩句,是漢字之美,漢語之美,中國人的情思之美的峰巔。這些文字,可以超越時空,在現代人的心中回蕩,引發新的共鳴。唐代的這些詩人,不可能想過千百年后對后代說什么,他們想說的一切,都已經寫在自己的詩歌中。而我們今天吟誦他們的詩,回味他們的詩,在他們的詩中遐想,就是在和他們對話。
索尼婭·布雷斯勒:您的文字中也多次提到“天籟之音”、古琴的震顫、風的低語。對您而言,什么才是真正的“聆聽世界”?
趙麗宏:天籟無時無刻在我們的周圍發生。這些天籟之音,可能來自自然,也可能來自藝術的演繹。有些人能感受到,能聽到,能為之陶醉,為之感動,為之生出無窮無盡的遐想;也有一些人,永遠充耳不聞,沒有感覺。有一顆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的敏感而好奇的心,才能發現捕捉到我們周圍的天籟,才能“聆聽世界”,發現天籟之美妙。
東晉 顧愷之《斫琴圖》(局部)
索尼婭·布雷斯勒:您的畫作有時延續文字,有時先于文字。圖像在您理解現實的方式中扮演怎樣的角色?
趙麗宏:我不是職業畫家,繪畫之于我,只是一種愛好,只是一種情不自禁的習慣。人類創造的繪畫藝術,其實和文字異曲同工,都是對大千世界的觀察思考的結果,是心靈世界的自然袒露。我參與繪畫有幾種情況:一種情況,寫詩時,在手稿上涂鴉。常常是在寫得不順時,隨手在稿紙上涂畫,用抽象和具象的圖紋,在文字邊上舞蹈。這也是我的思維和情緒的特殊的表達方式。另一種情況,是在書房的桌子上寫字繪畫,是空余時間的隨意而作,寫書法,也畫一些水墨小品。寫字作畫時,感覺自己回到了古代,會想象古代中國文人的精神生活。當然,即便是錄寫唐詩宋詞,表達的也是一個當代中國文人的精神世界。
索尼婭·布雷斯勒:您在書中含蓄地提及“文革”時期的某些人生片段。這樣的表達,是不是一種“非評判式”的記述與傳遞?
趙麗宏:我的青年時代經歷了“文革”,這是一段無法忘記的歷史,也是一段應該反思的歷史。我曾經在很多散文和小說中寫到這段歷史。這本書中涉及“文革”的內容不多,寫到我在“文革”中去農村“插隊落戶”的生活。這是我人生經歷中非常重要的一段,只要回溯自己的過來之路,難免要談到那段歷史。在抒情的詩文中,不會對那段歷史做太直接的評判,但是,只要真實地寫這段歷史,寫那些歲月中的悲歡感受,其實也會有自己的評判蘊含其中。
索尼婭·布雷斯勒:您的文字展現出一種溫柔而清醒的目光,能夠看見悲劇的同時不放棄對美的追尋。您覺得,這種內在的力量來自哪里?
趙麗宏:謝謝你這樣評價我的文字。國內的很多評論家對我有類似的評論。我想,這和我的閱讀記憶有很大的關系。我從小喜歡讀書,閱讀過古今中外無數文學作品。所有生命力不衰的經典文學作品,都是對真、善、美的尋覓和追求。在我人生最艱困的歲月中,是文學給了我力量,讓我對未來有憧憬和期待,并有了用文字表達的欲望。我一直認為,文學應該把天地間的美好展現給讀者,應該給人希望。即便是寫生活中的丑惡,寫人生的悲劇,也是為了反襯人性應有的亮色,應該讓人愛生活,珍惜生命。
索尼婭·布雷斯勒:自然在您的作品中無處不在,但它從不僵固,總是在與人的內心對話。這樣的寫作,是不是也在書寫您自己的內在世界?
趙麗宏:自然之美,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人的精神世界,和自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自然不僅哺育生命,也磨礪生命,滋養生命。人性的幽邃,人間的哲理,都可能在自然中蘊藏折射。生而為人,如果無視身邊的自然之美,無法發現欣賞自然之美,那是天大的遺憾。中國古代的哲學家“天人合一”的思想,天,即自然,人和自然,是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人和自然是相互依存的。在我的文字中出現對自然的描繪和沉醉,那是情不自禁的,確如您說的,這也是在書寫自己的內心世界。
索尼婭·布雷斯勒:這本書也是一座文化的橋梁。您希望法國的讀者在合上這本書之后,能帶走些什么?
趙麗宏:合上這本書,希望法國的讀者會感覺認識了一個不算乏味的中國文人,可能會視他為精神上的朋友,并由此對中國的文學和藝術產生更多的興趣。
《變形》中文版|人民文學出版社
索尼婭·布雷斯勒:您認為,詩歌是不是一種可以跨越文化邊界而不失其力量的普遍語言?
趙麗宏:不是所有詩歌都這樣。平庸無聊的詩歌,不知所云的詩歌,沒有價值,甚至可能是文字的垃圾。只有那些以獨特的方式和語言,表達了真摯情感和深邃思想的詩,才可能跨越文化的邊界,引起所有讀者的共鳴。當然,這必須通過翻譯。如果沒有翻譯,那么就會有局限性,只有母語的讀者能欣賞理解這些詩歌。
索尼婭·布雷斯勒:通過這兩本法文版譯著的出版,您是否感覺到自己作為作家的旅程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趙麗宏:每一本新書的寫作和出版,對作家都是一段新旅程。這兩本法文譯著的出版,可以讓法語讀者對我有更多的了解。這些文字,其實只是我五十多年創作的極小的一部分,也許還無法“窺一斑而知全豹”。索尼婭正在翻譯我的散文選,這本散文選,對我的人生和創作生涯有更豐富全面的展現。中國當代文學被翻譯出版的作品,大部分是小說,詩歌次之,散文很少。其實散文在中國當代文學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期待這本法譯散文選有朝一日能和法國讀者見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