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江四岸是美麗重慶的“窗口”。有網友反映,千廝門大橋下的嘉陵江靠江北區一側,為何常年有白色水體?
4月8日,江北區召開一季度生態環境工作新聞發布會。上游新聞記者從會上獲悉,令網友不解的白色水體并非因污染形成,而是在“江水空調”作用下因溫差導致熱脹冷縮或氣體析出帶來的物理變化。
一江碧水邊的江灘公園。
治水是美麗重慶“九治”攻堅戰的牽引之一。目前,江北區長江寸灘國控斷面穩定保持Ⅱ類水質,棟梁河躍進橋市控斷面保持Ⅲ類,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穩定保持100%。
“兩江干流的154個入河排污口全部完成整治銷號。”江北區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盧軍說,江北區已全覆蓋開展入河排污口“查、測、溯、治、管”,打通“受納水體-排污口-排污通道一排污源頭”全過程監督管理鏈條。
銅鑼峽看一江碧水。
按照工作部署,今年6月底前,江北區8條重要河流干流以外入河排污口實現監測100%、溯源100%,編制發布江北區入河排污口整治方案;年底前,完成50%的整治任務;2027年底前,全面完成整治任務。
針對存量排水管網結構病害,江北區已對6100多處點位實施了整治,新建改造排水管線24.4公里。盧軍說,不僅成功建成郭家沱片區雨污管網體系,還對魚嘴、復盛、五寶3個場鎮雨污管網進行改造升級,徹底消除了管網“空白區域”,每天成功擠出管網外水約1萬噸。
智能監管平臺。
盧軍說,接下來江北區將以高標準“治水”牽引帶動高水平治污,切實解決污水“反復治、治反復”問題,系統推進“污水零直排區”建設。2025年,長江干流沿線的五里店街道、江北城街道、寸灘街道、鐵山坪街道、五寶鎮及港城工業園區力爭達到“污水零直排區”建設標準。
針對網友反映的“千廝門大橋下白色水體”疑惑,江北區江北城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譚隸清現場作了解釋。
“不會影響水質,多是見于枯水期。”譚隸清說,白色水體是由于“江水空調”作用下,局部水體因溫差原因或氣體析出而產生的物理變化。
“江水空調”是利用江水冬暖夏涼的特點,夏季將建筑物中的熱量轉移到江水中,讓溫度較低的江水有效地帶走熱量;冬季則將建筑物中的冷量轉移到江水中,將江水的熱量“搬運”進建筑物內。
具體技術路徑上,夏季采用“電制冷+江水源熱泵+冰蓄冷”的形式供冷,冬季采用“江水源熱泵”的形式供熱,以此循環利用江水制冷制熱,從而達到高效節能,綠色再生資源利用的效果。
上游新聞記者 郭發祥 受訪者供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