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用關稅開啟全球經濟熱戰?深度剖析背后的多重意圖
2025年4月2日,特朗普對全世界拋下了一顆重磅炸彈。他宣布即日起對全球多數國家征收統一的基礎關稅,并對中國、歐盟、日本等貿易順差國實施所謂的對等關稅,其中針對中國的關稅高達34%。根據測算,加上之前美國對于中國已經提高的關稅,那么對于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就至少是67%。
從措辭到手段,從影響面到目標國的選擇,這都不再是一個簡單的貿易政策,而更像是一場對全球經濟體系宣戰的信號彈。特朗普宣布全球關稅的次日,美股出現歷史性暴跌,兩日內市值蒸發超過6萬億美元,標普500指數跌幅超過10%,科技板塊一度熔斷。
其實特朗普早就宣布要在4月2號加關稅,日本從27號開始撤離,島民要求4月1日完成,風險已經很大了,我也提示了同學們要注意避險。而特朗普帶來的風險從去年就開始了,資金其實一直在撤退,商品之王原油也直接崩盤,美元指數一度貌似要挑戰100的大平臺。
所以核心問題來了,特朗普此舉到底是在打一場貿易戰,還是在掀起一場真正的經濟熱戰呢?或者說更本質的,他到底是想要什么?我個人不認為他是對全世界開戰,而是一種手段,通過這種霸凌式的懲罰措施達到他的多重目的。
特朗普在聲明中表示,我們只是希望對別人收我們多少稅,我們就對他們收多少稅。這個所謂的對等關系邏輯在政治語言中或許比較容易理解,但在經濟現實中是站不住腳的。
而此次全球性關稅背后最明顯的目標依然是中國。特朗普本人也并不忌諱他對華打壓的意圖,他甚至明確點明,中國是美國制造業的最大掠奪者,包括越南、馬來西亞、泰國、墨西哥等所謂的中國產品繞道出口國也全部被納入高稅范圍內。
從整體視角看,2025年所有美國關稅以及各國反制政策,根據budget lab的數據顯示,反而是對美國自己的影響大于中國,美國經濟較基準會下降0.2%,中國下降0.2%,英國會增長0.2%,而歐盟整體增長0.1%。當然,這還沒有包括各國可能會出現的應對措施。
首先中國宣布對美的所有產品加征34%的反制關稅,歐盟則表達了強烈遺憾,但表示將保留采取對等措施的權利。而華爾街的反應也極其的負面,高盛直接下調了美股全年的收益預測,美聯儲也發布了緊急會議聲明稱密切關注市場穩定性風險。
其實我們也一直講過,美國的金融市場本身就隱藏著很嚴重的流動性的危機。而美股從技術層面上來講,我完全不知道它的支撐平臺應該在哪里?,F在這個市場直接被特朗普這個關稅政策引爆,美聯儲應該很高興,這下大家就不會怪它的貨幣政策引發美股暴跌了。
很多人以為關稅是對國外征稅,但其實最直接的成本最終是由美國人民承擔的,每加征1%的進口關稅都會反映到商品售價上。如果將4月2號的關稅與此前已生效的針對中國、加拿大、墨西哥汽車、鋼鐵和鋁的關稅一并考慮,那么平均有效關稅稅率總計將上漲接近20個百分點。
假設沒有后續的政策干預,美國家庭的購買力平均損失約3800美金。如果是以2024年的美元計價,那么中低收入家庭影響是最大的,因為他們的消費更集中于物美價廉的進口品。
這里問題來了,特朗普對全世界開炮,但子彈卻射進了自己人兜里。這兩天,美國也不少城市出現了反對關稅的游行,而許多以前支持特朗普的選民也在社交平臺上表達憤怒:我們投票是為了讓他反對華爾街,不是讓我們自己多交錢。
在我看來,他有三個主要目的,而且三個目的是貫穿且互相支持的。
第一重目的,構建全球屈服圖景。東南亞國家已紛紛表態,愿意重新談判關稅政策。這正是他要的視覺效果,讓全世界給他跪下,他需要全球臣服于他,確定他的世界之王的地位,鞏固美國本土無知選民的支持,也完成他自己的個人英雄形象的打造。特朗普首先他是一個人,他肯定要先滿足他自己的需求,然后他才是美國總統,不要忽略他作為一個人想要的一切,包括特朗普家族的財富積累。
第二重目的就是搞錢。先是直接征稅,增加財政收入。按照美國2024年的進口總額,大約為3.3萬億美元,如果我們按照平均20%的關稅漲幅,那么按照特朗普的草臺班子計算,可以認為直接獲得了6600億美元的收入。當然,由于價格暴漲,進口額會有所回落,不過這也是一筆可觀的短期財政收入。
其次是逼企業遷廠回美,形成本土投資。蘋果、臺積電已經宣布會重新評估對美投資計劃,而特朗普則聲稱,這是他讓美國重建制造業的勝利。
但我們都知道,工業回歸本身是個偽命題。
第一,重建工業需要巨額的資金,美國財政的赤字已經連年飆升,靠關稅根本無以為繼。
第二,重建是需要時間的,五年、十年都不夠,而短期的經濟衰退和金融市場癱瘓反而會大大的削弱美國。
第三,美國工人的工資是東南亞的5到10倍,制造成本不具優勢,哪個投資人會白白燒這種沒有意義的錢呢?
第四,美國缺乏合格的工人,藍領文化早已衰退,沒人愿意進廠做流水線。這不是給錢就能解決的,而是社會價值觀的問題。也就是說社會要傳遞這個信息:不要去哈佛讀大學了,都去進廠縫衣服吧。
那他為什么要這樣做呢?
我認為答案是地產。特朗普家族的核心資產仍在房地產,他并不控制華爾街,所以他賺不到美國支柱行業金融業的錢。但如果企業回美建廠,就需要土地、廠房、基礎設施,就意味著地價上漲,地產開發、租賃、擴張,他自己或者家族基金就會在相關地區持有地產項目,逼迫這些企業在他的地產上去進行所謂的工業回歸。
換言之,工業回歸就是一場政治包裝下的家族房地產生意。我不知道美國的媒體是不是已經被強制控制住了,但是其實他這個意圖我覺得還是相當明顯的。而且在歐洲的老錢,其實有很多是在美國有房地產生意的。而我自己本人直接聽說的,他直接巧取豪奪這種歐洲老錢的地產的事情,已經不是一件兩件了。
第三重目的很明顯,就是擊垮中國 。他希望通過極限施壓,讓中國在出口鏈條上重創,尤其在當下中國在房地產、地方債、內需不足等三大結構性問題疊加之際,如果他能打傷中國最后的出口支柱,那么他愿意傷敵八百,自損3000,賭的就是美國底子厚,復原快。
關稅大戰確實會給中國的經濟高度承壓。但是說起來也挺心酸的,中國人民的承受力是世間僅有的,養尊處優的美國人,你一天不讓他吃三明治,不住大房子,他得翻了天。所以長期我不覺得美國可以獲得他想要的結果。
特朗普一直控訴全世界都在剝削美國,美國是被欺負的巨人。這話聽起來義憤填膺,但在美元霸權的體系中卻顯得極為荒謬。
美元有巨額的貿易逆差,不是因為別人搶走了它的市場,而是因為它的印鈔能力和美元的霸權之組合,使得它可以長期消費大于生產。美國家庭的平均負債超過了165000美元,而美國政府的財政赤字已突破了2.2萬億美元。這意味著無論是國家層面還是個人層面,美國都過著嚴重依賴債務、揮霍無度的生活。
而這種花錢方式的基礎正是美元的霸主地位,導致全球的能源、原材料、資本市場都是以美元為中心運行的。全球都想要美元,因為石油用美元結算,跨境交易用美元,儲備資產也靠美元。
這就意味著。
第一,美國必須向世界輸出美元,創造貿易逆差。
第二步,全世界賺了美元,他們就產生了美元儲備,再拿回美元去買美債,買美元資產。美國人繼續借債消費,政府繼續發債刺激。所以貿易逆差本質上就是美國對外的負債,是用美元換回真實商品的信用透支。
這種逆差可以持續,是因為美元是世界性貨幣,美國可以靠印錢讓全世界買單,而其他國家沒有這種特權。一旦出現類似的巨額逆差,就必須面對貨幣貶值、資本外逃、債務危機。這就是美元環流體系,是一種全球性的美債喂養加資本回流的結構,誰在供養誰一目了然。
我在之前就提到過,當特朗普選為美國總統后,我們經歷了一大波的美國資產的外流,很多的投資直接登陸了歐洲。4月2日一周內,投資者凈撤出了約108.5億美元的股票基金,反映出了市場對特朗普政府全面關稅政策可能帶來的成本上升,企業利潤壓力和經濟衰退風險的擔憂。
據航班的平臺也顯示,歐洲往返美國的航班機票跌了30%,反映出了資金和人員流動的雙重降溫。歐盟的態度也出現了微妙的變化,他們一方面不愿意直接與美國沖突,另一方面卻加速與中東中南亞的區域協定。但是歐盟是否會和中國聯合,這是一個非常復雜的話題。
原本美元指數在美聯儲降息周期中還依然保持強勢,但這一輪則受挫下行。特朗普重壓之下,全球避險資金正在尋找中立市場,比如加拿大、瑞士甚至部分亞太國家成為避險對象。美國金融市場本來只是隱藏著流動性危機,結果被特朗普點燃,美聯儲也挺高興的,不用背鍋了。
很多人將這次關稅大戰與1930年代的關稅法案做類比,那一次美國對千種進口產品加稅,引發了貿易戰,最后導致全球蕭條,大宗商品崩盤,銀行倒閉,失業飆升。
但是歷史不能簡單的類比。
第一,今天是深度全球化結構,彼時是碎片化經濟,今天的企業供應鏈遍布了全球,一個國家的政策確實能迅速影響全球的商品價格,而那個時候則是各國相對獨立的農業工業體系。
第二點,今天有亞洲的完整制造業產業鏈,那個時候沒有中國、東南亞這些產業支撐,中國、東南亞、印度構成了現代制造業的網絡主體,對外貿依賴極強,但也同時具備強大的內需替換能力。
第三,今天有數字經濟金融貨幣工具,那個時候還在金本位,金融傳導和資本避險的途徑更多元,可以對貨幣政策快速的應對。
第四點,今天的美元是儲備貨幣,那時候還沒建立這個霸權體系,1930年的美元還未完成全球主導貨幣的地位,而今天的美元才是真正的全球公認貨幣。雖然很可能特朗普直接就能把美元給干沒,但是這些結構性的差異的確意味著今天的全球經濟體系擁有比過去更強的調節能力和市場分散機制。
這并不代表這次危機一定更輕,反而是因為全球交互的更深,牽一發而動全身,關稅大戰的連鎖反應很可能就是更快和更廣。但結論也不是今天的危機會大于1930年,而是風險會更快地蔓延,但也更有工具和機制來調控。
我認為特朗普的真正意圖也不是就為了收那些關稅,這也要看后面各個強國是否能夠合作疏導重組供應鏈,出臺貨幣和財政的政策。全球經濟可能只是經歷一場深度陣痛,但如果大家都是彼此對抗,互相加碼貿易堡壘,那么這種危機很可能發展成一個新時代的系統性調整周期,甚至引發新的地緣經濟的割裂。
從投資角度來說,目前就是避險為主旋律,沒有什么其他可說的。因為我們還是要看后續,尤其是特朗普和中國這兩個世界最大的經濟體,如何去解決這一次的危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