茭白也叫作茭筍、茭瓜,被譽為“水中參”,是江浙一帶常見的一種蔬菜。陽西縣新墟鎮新圩村種植大戶充分利用當地的富硒土地資源,去年12月試種200多畝茭白,近日迎來豐收,畝產最高可達5000斤,迅速成為江浙滬市場的“搶手貨”。
走進新墟鎮新圩村的茭白種植基地
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綠意盎然的茭白田
農民穿梭其間熟練地采收成熟的茭白
基地負責人告訴記者
這片茭白于去年12月種下
目前與長江下游主產區的茭白錯峰上市
價格優勢明顯
陽西縣綠苑現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 林華興:
采收了有10天了,大概要采收一個月左右,一畝產量有四五千斤,價錢現在五到八元一斤都有,天天都有人來預定,浙江杭州、上海都有。
新鮮采收的茭白
被運輸到包裝現場后
工人們沖洗掉茭白表面的泥土和雜質
再進行挑選、分類、包裝
隨后,一根根優質茭白
就搭乘冷鏈車前往江浙滬等地
成為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
陽西縣融媒體中心記者 黃心怡:
我手上拿的就是經過挑選、沖洗之后的茭白,可以看到它的個頭比較均勻、外觀潔白飽滿、質地非常鮮嫩。據了解,這批茭白將會通過全程的冷鏈運輸在48小時之內到達浙江的菜市場。
收購商 唐蘇兵:
今天收了4萬多斤,賣到浙江臺州,銷售非常好,賣得很快,有的客戶急著要,貨供不上,這里的茭白品質很好,一共在這里收了40多萬斤。
茭白種植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
種植、管護、采收等環節
均需要大量勞動力
目前該基地收獲的茭白
都已被訂單采購一空
采收階段每日需要聘請將近200人
負責采收與包裝工作
為當地村民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
村民 吳兆:
在這里干了五天了,一天收入300元。家很近,感覺很方便,在家門口就有收入。
新墟鎮
位于陽西縣的生態富硒產業示范帶上
土地富含硒元素
茭白作為水生蔬菜
習性與水稻相近
當地種植大戶充分利用這一特點
結合當地土地資源優勢
積極探索創新
推行茭白和水稻的輪作模式
利用秋收后的閑置農田引進種植茭白
有效解決了土地季節性拋荒問題
提高了農田利用率
成功培育鄉村特色產業新業態
來源 | 陽江新聞 陽西縣融媒體中心
編輯 | 林俏岐
審核 | 梁劍華 梁勝
終審 | 林良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