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生長中后期,即拔節期至成熟期,目前,小麥正處于拔節孕穗期,是小麥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并進的關鍵階段,對水肥需求迫切,反應敏感,同時也是病蟲害高發期。此階段,小麥的根莖葉蘗等營養器官已全部形成,生長中心由葉蘗等營養器官轉向以莖穗生長為主,是決定成穗率和爭取壯稈大穗形成穗粒數的關鍵時期。據調查,我縣大部分土壤含水量低于60%,遠低于此期70-80%的墑情標準。為此,鎮平縣農技中心結合鎮平縣小麥生產實際制定了《鎮平縣小麥生長中后期增產管理技術要點》。
一、基本情況
根據調查我縣北部種植較早小麥在4月5日左右進入抽穗期,南部小麥處于拔節中后期將在4月8日陸續進入抽穗期,此期間,也是決定小麥穗粒數多少的關鍵時期,我們一定要加強小麥生長中后期合理灌溉、科學施肥、“一噴多效”等增產技術措施,起到促弱穩壯保群體, 促苗轉化保穗數,促穗發育增粒數,養根護葉增粒重、減少小花敗育、防蟲防病防早衰作用。
二、具體措施
(一)合理灌溉、科學施肥
今年我縣三月中下旬一直干旱少雨,氣溫偏高,很多田塊出現旱象,拔節期和抽穗期是小麥生長的重要階段,應確保適時澆水,支持其健康成長。干旱時期需增加澆水次數,維持適宜的土壤濕度。提倡噴灌和滴灌等節水灌溉方式,根據麥苗長相,適期適量追肥,提高水肥利用率。
我縣部分小麥即將挑旗。結合天氣預報、土壤墑情的狀況,要做到先看墑情、土質狀況,年前年后是否澆水等因素,根據土壤墑情再確定分類澆水及澆水量。建議能澆盡澆,部分農戶從3月25日已經啟動澆水工作。砂姜黑土、土壤粘重的田塊澆水量在20-25方,容易積水的田塊澆水在20方左右,排水能力強的地塊可澆到30方左右。特別是種植大戶種地多,一定要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地塊的澆水順序及澆水量。抽穗揚花期是小麥第二個吸肥高峰期,有缺肥癥狀脫肥發黃的田塊,可結合澆水每畝追施5-8公斤尿素,確保肥水供應。此期澆水應密切注意天氣變化,嚴禁在風雨天氣澆水,以防倒伏。
(二)防蟲防病補營養,實現一噴多效
一噴多效就是把就是把殺蟲劑、殺菌劑、葉面肥等混合使用,在防蟲防病的同時還補充營養。在穗發育的過程中,需要大量元素之外,還要補充多種微量元素,特別是硼肥的使用,能夠促進小穗發育,花粉管伸長,為下一步小麥授粉打好基礎。
建議小麥 第一次“一噴三防”工作時間定在小麥齊穗至揚花初期(4.8-15日),目的防蟲、防銹病、白粉病、赤霉病,提高小麥抗“倒春寒”能力。蚜蟲、銹病、赤霉病、白粉病的藥物主要是聯苯菊酯.噻蟲嗪、肟菌酯.戊唑醇、苯醚甲環唑.丙環唑等殺蟲殺菌劑, 第二次打藥時間定在小麥揚花期(時間約為4.17—4.23),目的防治小麥赤霉病,防治赤霉病一定要掌握好打藥時期,一定要掌握好防治時期,小麥齊穗至楊花初期是防治赤霉病發生的最佳時期,要做到 “主動出擊,見花打藥”。若抽穗期遇到連陰雨,有流行可能時,在 5— 10%小麥抽穗至揚花初期進行第一次噴藥,第一次防治是關鍵;間隔 5-7 天,進行第二次用藥。 噴藥時要重 點對準小 麥穗部均勻噴霧,如遇噴藥后 3-6 小時內下雨,則需雨后應及時補噴 。 推薦使用噻蟲嗪、苯甲丙環唑、肟菌戊唑醇、咪鮮胺 ?戊唑醇、氰烯菌酯以及含硼葉面肥等。 當進行第二次噴藥時,每畝可混合加入80-100克磷酸二氫鉀和10-15克含硼葉面肥,這樣不僅能有效抵御小麥病害,還能促進其更健壯、更優質地孕育麥穗。 兩次用藥防治蟲害的藥物可以只用一次 。 第三次打藥時間定在5.1—5.15日之間進行 ,目的養根護葉增粒重 、 防蟲防病補營養同時進行 , 推薦使用的藥物包括咪鮮胺 ?戊唑醇、氯氟?吡蟲啉、噻蟲嗪、高效氯氟氰菊酯、肟菌戊唑醇、戊唑醇咪鮮胺和氰烯菌酯等。 同時,這一階段還需特別防范小麥吸漿蟲和干熱風的危害。 在打藥過程中, 應 混入適量的磷酸二氫鉀和蕓苔素內酯,它們能有效預防和減輕干熱風的影響,同時增強小麥的抗倒伏能力。 此外,補充磷酸二氫鉀還能促進麥穗籽粒的灌漿發育,使其更加充實。 這樣用藥有一定的間隔期,有 利于藥效發揮 , 增加用藥的準確性和實效性 , 具體配方 和用藥時間 各位種植戶可根據情況靈活選擇。
通訊員:孫曉周 侯宏
審核:楊旸 校對:王遠 編輯:李樹嫻
歡迎社會各界積極投稿(zpwlk@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