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美能力,對孩子來說很重要!
0 1
“再涂下口紅~”
一位媽媽分享兩個女兒在家“化妝”的趣事。
只見雙胞胎女兒各自拿著“化妝品”認真地化著妝,有趣的是她們不僅手法嫻熟,還邊化邊不斷感嘆:
“美麗吧,漂亮吧~”
“完了完了完了,我真的美麗了~”
兩個小女孩認真美麗的樣子,讓很多網友看后直呼可愛。
不少家長更是留言稱家有“同款娃”:
“我閨女也這樣。”
“誰懂,我們家電視機都要涂指甲油。”
"我家兒子小時候也是這樣的,把我新買的口紅都涂到指甲上了……"
其實,孩子愛美是很正常的事情,聰明的家長往往會尊重并保護孩子愛美的天性。
因為“會美”也是一種能力。
家長從小培養孩子的審美能力,教他正確認識美,還是非常有意義的。
0 2
之前,一3歲萌娃非要在大冬天穿公主裙和公主鞋出門。
媽媽理解女兒想要漂漂亮亮地出門玩耍,但是顯然孩子沒有意識到美的一些邊界。
所以,媽媽同意了女兒的要求,同時帶著厚衣服鞋子陪女兒出門。
體驗一番冷暖過后,女孩也理解了媽媽最初不同意她穿公主裙出門的原因。
教育孩子就是這樣,與限制和打壓相比,可能換個角度考慮和教育,她就明白了。
說起來,像小女孩一樣非要在大冬天穿公主裙的娃還有不少。
有孩子大夏天要穿皮衣,有孩子執著于穿高跟鞋……
他們并非是任性,而是他們的審美能力在提升,對美有了更高層次的追求。
甚至除了衣服、發型以外,他們對生活物品的顏色、擺放都會有自己的想法。
這并非壞事,反而說明孩子開始有了自己的審美能力。
面對這樣的孩子,家長不要上來就替他們做決定,盡量耐心地,用正確的方式引導孩子對“美”的認識。
0 3
其實,一些家長不希望孩子過于“愛美”,也是出于關心。
他們怕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因為重視穿衣打扮產生攀比心或者浪費時間影響學習,從而出手限制孩子。
尤其是上學以后,家長認為孩子最重要的任務是學習,看到孩子重視穿著打扮,就會立即阻止,以免孩子學壞,耽誤學習。
家長的出發點是為了孩子好,但卻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每次網上出現父母讓孩子不要在意外表,甚至替孩子在發型、衣服上做決定時,就有很多網友回憶自己小時候的經歷。
從他們的言語中能感受到,小時候不被家長允許愛美,甚至故意被家長扮丑的經歷,讓不少人長大后對此依然無法釋懷。
父母若是一味地限制孩子追求美的權利,那么留給孩子的便只有逼迫與傷害。
這很容易讓孩子成為一個自卑、沒有審美能力的人。
千萬不要因為對外在美的偏見,讓孩子失去追求美好的能力。
0 4
在網上看到一個視頻:
一位媽媽準備帶倆娃出門,兒子換衣服時,她拿了一件印有恐龍圖案的衣服遞給他。
沒想到,孩子看到后皺起了眉頭,堅定地說:
“我不穿這個!這件衣服是給三歲小朋友穿的,我已經五歲半了,還穿這種衣服多害羞!”
他一邊說,一邊開始拿自己和姐姐做對比:“你看看姐姐多漂亮,再看看我!”
隨后,他又拿起了一件深紫紅色的衣服,說顏色不適合自己。
由于沒有合適的衣服,男孩有些煩躁,表示自己不想出門了,要在家呆著。
見兒子穿個衣服如此挑剔,媽媽又氣又好笑,最后無奈地讓孩子自己挑選衣服。
看到兒子認真挑選的樣子,她忍不住調侃道:“臭美也不分年齡呀。”
有家長看到了這一幕,也表示自己家的孩子也很挑衣服,一旦穿上不喜歡的衣服,心情就會很不好。
還有家長覺得小女孩愛美一些無妨,但若是男孩過于在意外表就覺得不太好。
每個人心中都藏有一份對美的向往。
無論男孩還是女孩,都擁有追求美和美好生活的權利。
作為家長,應該正視這一點,在合理的范圍內給予孩子一定的自由,讓他們去選擇自己心中的美。
孩子擁有發現美的眼睛,才會更加愛自己,愛生活。
所以,孩子愛美,家長千萬別害怕!只要正確引導,孩子就會合理地去追求美。
05
契訶夫說:
“人的一切都應該是美的:容貌、衣裳、心靈、思想。”
孩子愛打扮,家長不要盲目阻止,更不要強行扼殺孩子的愛美之心。
真的為了孩子好,是要想辦法讓孩子明白:
美不僅僅是外在的表現,還有內在品質的體現。
并且,外在美和內在美,從不矛盾。
父母要懂得將它們結合在一起,培養孩子正確的審美觀和人生觀,助力孩子成為一個大方自信,善良有教養的人。
如此,孩子的未來才會更加美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