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下場開始倒計時,其他歐洲國家的軍隊,不如烏軍能打,且波蘭等國家沒有頓巴斯戰場的深度,所以英法聯軍成為第一批下場參戰的國家,現在普京要打一場百年之戰,和談的話,5個地區已經滿足不了野心,現在烏克蘭出現大問題,澤連斯基緊急喊話西方國家。
英法聯軍下場參戰,俄歐大戰一觸即發
澤連斯基已經公開表示,英、法將成為第一批正式進入烏克蘭的西方部隊,北約干預的“灰色地帶”正在被撕裂,但為了不徹底激怒俄羅斯,西方國家主要圍繞敖德薩,因為這是烏克蘭通向外部的唯一門戶,更是西方在冷戰后最重要的地緣戰利品之一。
冷戰期間,蘇聯雖表面維持敖德薩的“貿易港”身份,也默許西方資本和基金會在此設立據點,進行所謂“人道援助”和“文化交流”,在實際操作中,這里早已成為諜報、勾兌的集中地,美國CIA、英國MI6、土耳其與羅馬尼亞的情報人員,與蘇聯克格勃長期在此上演暗戰。也就是說敖德薩,是蘇聯的“哥譚市”,白天是商港,夜晚是情報密室。
現在北約軍官、外國雇傭兵、西方軍援物資、軍事顧問和戰略參謀幾乎已常駐于此。俄軍上校巴拉涅茨直接點名法國,警告稱“法國若敢在敖德薩登陸,將承擔嚴重后果”,這不是一次普通的輿論放風,是克里姆林宮對北約即將展開實質性軍事部署的明確信號。
法國軍隊組織嚴密、后勤體系完備、海空聯合能力強,雖然近年來并無大規模地面戰爭經驗,但相比俄羅斯所依賴的敘利亞、車臣、印度等地雇傭兵體系,法國軍隊無論從戰斗力、指揮鏈穩定性還是遠程戰斗來看,都更有系統性威脅。如果敖德薩失守,烏克蘭將徹底失去出海口,淪為內陸國,不僅失去海上補給能力,也將被迫從北約的援助通道中“斷血”。
普京野心勃勃,開始“漫天要價”
俄烏戰局不斷升溫、北約持續加碼,烏克蘭越是加大對俄本土的打擊頻次,俄羅斯的要價就越高。之前,俄羅斯在談判桌上的要求,是頓涅茨克、盧甘斯克、扎波羅熱、赫爾松和克里米亞五地并入俄羅斯聯邦,但現在克里姆林宮的戰略目標又提出,要在蘇梅州設立一個“永久性戰略緩沖區”,徹底切斷烏克蘭和北約邊境的聯系。
現在俄中央軍區主力已經逼近第聶伯羅州邊界,僅剩不到3公里的推進距離,俄羅斯正在用實打實的推進和消耗戰,向西方傳遞一個明確信號:你越拱火,我越要得多。這是一次全方位的地緣博弈,俄羅斯的終極目標之一,不僅是“穩住東線”,更是要用戰爭累積戰略壓力,逼迫北約回撤至1997年協議邊界,一旦得逞,西方苦心經營的“安全緩沖區”將土崩瓦解。
反觀歐盟和北約,雖然政治口號喊得響亮,現實操作卻越來越吃力,如今的歐洲,早已是“有意無力”,整個歐盟每年能生產的遠程防空導彈總數,只有400到500枚,而俄羅斯的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年產量合計超過3000枚。歐洲如果真面對一場本土戰爭,連“攔截誰”都將成為問題,說白了,武器的先進與否固然重要,但戰爭最終比的是一個關鍵詞:數量。
俄軍痛下狠手,澤連斯基喊話美西方
別看澤連斯基在公開場合反復強調“烏克蘭能頂住壓力”,但只要看對西方的訴求內容,就知道這話更多是給媒體聽的,現在烏克蘭要的,不是戰機,不是坦克,而是防空導彈!因為防空能力已成為烏克蘭能否維持國家工業系統正常運轉的“唯一底牌”,但這一底牌正在快速破碎。
美國的態度已經從“無限供應”轉向“自保優先”,即使德國全力輸出IRIS-T SLS系統,三年也不過只支撐了烏克蘭幾套遠程攔截系統,法國、英國和意大利三年總共才訂了900枚紫苑30防空導彈,就連自己家發射車的彈倉都填不滿,又哪還有余力給烏克蘭?
也就是說,不是烏克蘭不想攔截,是根本攔不住,哪怕所有導彈都命中率100%,也已經無法抵擋俄羅斯數千枚的飽和打擊,更別說在現實戰場中,無論是雷達盲區、攔截延遲還是系統損耗,都會出現攔截率大幅下降,無法形成有效空防閉環。
現在烏克蘭城市的電力系統已多次陷入癱瘓,煉油廠遭遇“點名式”打擊,連一線部隊的軍械維修和燃料供應都出現嚴重困難,但才只是俄羅斯打擊節奏剛剛提速的開端。俄方的戰略邏輯已非常明確:用高密度、持久性的導彈攻擊,不再去打地面控制線,是直接摧毀烏克蘭維持國家運轉的“工業骨架”,逼其“掉到地上喘氣”。
可歐美自己也缺乏足夠的彈藥庫存,根本無法支撐一場高強度防空戰,更何況,他們更擔心的是:一旦庫存見底,誰來保護自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