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4年7月19日,南京城(天京)的空氣中彌漫著焦土與血腥。
湘軍攻破城門后,曾國藩的士兵如潮水般涌入,昔日金碧輝煌的天王府頃刻間淪為修羅場,南京城破的火光映紅了長江,洪秀全的“人間天國”在湘軍的炮火中化為齏粉,兩萬太平軍將士戰死,幼天王洪天貴福被凌遲處死,后宮佳麗淪為清軍戰利品。
太平天國的滅亡,絕非偶然。
定都天京后,洪秀全沉迷女色,十一年未出天王府,將朝政交給東王楊秀清,這也引起了太平天國內部的一場大內訌,如同很多歷史學家笑談的一般:
“天京事變就像一場職場宮斗劇,領導班子集體發瘋,把公司搞破產了。”
在洪秀全服毒自盡后,清軍并沒有放過他的后宮們。
史載,天王府內“火光照天,哀嚎遍野”,這場持續 14 年的農民運動,最終以血流成河的悲劇收場。
洪秀全的妃嬪們或自焚、或投井,用極端方式捍衛最后的尊嚴。
而一位不過20歲的“王妃娘娘”卻在混亂中悄然消失,開啟了她傳奇的逃亡之路。
太平天國覆滅:從“烏托邦”到“修羅場”
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在起事之時,曾以“均貧富、等貴賤”為口號席卷半個中國,卻在極盛時迅速崩塌。究其原因,堪稱一部“職場內斗與霸道總裁翻車實錄”。
就像最堅固的城堡往往是從內部攻破的,盛極一時的太平天國,最大的危機也來自于他的內部。
首先就是洪秀全這個“天父之子”,行為著實讓人覺得有些抽象。
在定都南京后,洪秀全沉迷“選妃大業”,妃嬪多達88人,再加上各宮殿伺候的宮女們,說一句三千佳麗一點不為過,這太平天國的后宮開支比滿清皇室也是不逞多讓。
但是對于底層軍士們,他卻規定士兵夫妻不得同居,自己卻坐擁三千佳麗,甚至富裕地將戰利品美女按“軍功”分配,這種“雙標管理”讓底層士兵離心離德。
我們和老婆親熱親熱,都還要你天王來管,你自己卻能隨便“播種”,這是什么混蛋道理。
這也能看出來洪秀全著實沒有一個開國之君的胸懷與格局,只怕連鄉間土財主都比不上,只不過是一個站在了歷史幸運點上的幸運兒。
其實只有洪秀全胡作,太平天國也不會亡的這么快,甚至在1856年6月,太平軍還攻破了滿清的江南大營,取得了軍事上的勝利。
誰也沒想到的是,這場勝利卻成了太平天國高層分崩離析的催化劑。
這就涉及到了一個勝利后的重大問題:分功。
前面我們已經說過了,洪秀全現在基本上連皇宮都不出,化身“人形泰迪”忙于“播種”大事,太平天國的日常事務都是東王楊秀清在打理。
那么問題來了,大家都在前面沙場上打仗,洪秀全在后方床上“打仗”,最后打贏了卻是洪秀全功勞最大。
楊秀清能同意?
他傻嗎?
事實證明楊秀清非但不傻,而且非常聰明,他很快就發現了洪秀全太平天國統治體系中的一個“bug”,并開始以此為自己爭取權力。
1856年8月,班師回朝不久的楊秀清突然“嘎”的一聲就抽過去了,不過片刻再睜開眼時,整個人氣勢卻是一變:“我的好大兒洪秀全何在?為父前來有話對你說。”
嗯?
完了,這次“天父上帝”上的是楊秀清的身。
聞訊而來的洪秀全臉都綠了,他知道這是楊秀清在向自己奪權,畢竟有沒有天父他最清楚了,但他卻根本不敢說出來,那樣太平天國的統治根基就塌了,他也不能說楊秀清這次“上身”是假的,因為這是個根本無法證偽的問題,全看“演員”心理素質怎么樣。
就這樣,如同吃了個死蒼蠅一般的洪秀全臉色鐵青地對楊秀清行了跪拜大禮,并且許諾也加封他為“萬歲”(以前都是稱呼九千歲),在楊秀清生日那天正式冊封。
但當天晚上,洪秀全就讓人送出去了密信,看著黑沉的夜空,洪秀全狠狠地一咬牙:“我還給你補一千歲?我讓你這一歲都過不完!”
末日戰神:“三十檢點回馬槍”
很快,韋昌輝、秦日綱和石達開就接到了洪秀全的密信,要他們帶兵回天京平亂。
韋昌輝是洪秀全的鐵桿,見狀立刻點兵就往南京跑,秦日綱也帶兵前來,只有石達開覺得“大家都哥們呢,有啥話不能好好說”,準備回來勸和。
但他還是來晚一步,1856年9月,天京事變的“武斗”部分爆發,韋昌輝帶兵血洗了楊秀清的東王府,兩萬多人被屠戮一空。
事后一眾大臣紛紛向洪秀全要個說法,但洪秀全根本是不知道該怎么解釋。
畢竟這事說到底那“天父下凡”就要露餡了,于是他竟然直接把韋昌輝給殺了,權當給眾人一個交代。
石達開見好好的太平天國變成這樣,從洪、楊二人的“魔法對轟”成了一場慘無人道的大屠殺,當即也負氣出走,最終被清軍圍困消滅。
至此,太平天國的“初創團隊”基本算是死傷殆盡,清軍絞盡腦汁、費盡力氣都做不到的事情,完全不如洪秀全的靈機一動。
而眼看手下無人可用的洪秀全也是慌了神。
完了,殺猛了,“業務骨干”都給我弄死了,誰去打仗啊。
于是洪秀全火速提拔了太平軍中的一批還算看得過去的后起之秀,其中就有一位陳玉成。
陳玉成是跟著叔叔加入太平軍的,當時他只有14歲,還只能在“兒童團”,但他卻憑借出色的身手在戰場上屢立戰功,等太平天國定都南京時,他已經是最年輕的將領了。
在太平軍進攻武昌的戰役中,他更是帶著二百人便偷襲了武昌北門,成為了第一個打進武昌城的太平軍將領。
在1856 年鎮江解圍戰中,他親駕小船冒死突破清軍封鎖,一人一槍連挑清軍營寨十六座,從金山殺到了瓜州,一手出神入化的槍法令清軍聞之喪膽,戰后清軍稱他的槍法為 “三十檢點回馬槍”。
三河大捷更是經典,他趁著大霧率軍突襲,等清軍看清來人樣子時,一把鋼槍已經洞穿了自己的胸膛。
這一戰陳玉成全殲湘軍精銳 6000 人,李續賓自殺,曾國藩痛失愛將。
憑借著出類拔萃的能力和令人咋舌的軍功,陳玉成被洪秀全封為了英王,他的妻子蔣桂娘也就成了英王妃,另一個妻子王氏則是側妃。
蔣桂娘和這位戰神的感情生活同樣跌宕。
陳玉成16歲時,他娶了湖北麻城姑娘蔣桂娘,婚后第二年,兒子陳天寶出生。
史載蔣桂娘“勇毅有謀”,曾女扮男裝隨夫征,并且這陳玉成和蔣桂娘長相都十分出眾,男子高大帥氣、武藝高強卻有儒將面容,女子面若桃花、杏眼之上生著兩道劍眉,可謂是一對玉人。
但這樣的一對玉人,最終也是天人相隔。
絕境英雄:以前逃命的時候怎么不讓我跪下?
1860年安慶失守后,洪秀全竟然問責陳玉成,將他和“干王”洪仁軒一起“革其職權”,究其原因還是怕陳玉成、洪仁軒這些“青年派”威脅他的權力。
只能說有這么個快死了還糾結自己權力的領導,太平天國亡的一點不冤枉。
無奈之下陳玉成只能退守廬州,但1862年清軍攻勢威猛,瀘州也即將失守,此時太平軍的“奏王”苗沛霖約他前往壽州一起攻打開封,在陳玉成進了壽州之后,他卻被苗沛霖抓了起來。
原來苗沛霖早就投降了清軍,要用陳玉成當這個投名狀。
在清軍大營,陳玉成這個曾經的清軍噩夢被關在籠子里,像個稀罕物一般被清軍將領參觀。
清軍中的勝保也趁機來耀武揚威,讓陳玉成給他跪下回話。
但陳玉成卻白了一眼勝保:“我在太平天國是開國功臣,你在清朝卻是一個廢物,以前我打湖北的時候你見我就跑,白石山上你二十五營人馬被我一鍋端的時候你還是見我就跑,現在讓我跪你?你算個神馬東西。”
爾勝小孩,在妖朝第一誤國庸臣。本總裁在天朝是開國元勛…我怎配跪爾?好不自量的物件!——《被擄紀略》清趙雨村(署刀口余生)著
一頓輸出把勝保罵的當即就破了防,低著頭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一旁的清軍將領也都捂嘴偷笑,因為陳玉成罵的一點都沒錯,這個勝保是“干啥啥不行,跑路第一名”,甚至有人給他起外號叫“敗保”。
大臣多隆阿聽了此事也是譏笑不止:“勝保挨罵了?這不活該嘛。”
平白受霉,亦是自取。——同上
雖然嘴上痛快了,但陳玉成的結局那就可想而知了,在拒絕了清軍的招降之后,陳玉成被處以極刑,臨刑前他深情地讓人帶話給妻子:“桂娘,帶好天寶,活下去。”
此時,蔣桂娘已再次身懷六甲。
若論太平天國后期最耀眼的將星,那真的非英王陳玉成莫屬。
從他14歲參軍,20歲封王,“三十檢點回馬槍”戰術名震天下。
然而,這位天才將領卻被叛徒誘捕, 當真是令人扼腕嘆息。
蔣桂娘則是帶著兒子返回了太平天國的大本營天京。
為母則剛:亂世野花的堅韌
兩年后天京陷落,蔣桂娘抱著襁褓中的女兒,帶著兒子陳天寶混入難民隊伍。
她原本想逃回陳玉成老家廣西藤縣,但清軍沿途設卡盤查,護衛的太平軍士兵也陸續離散。
在南京郊外,她遇到一位好心的農婦,將她藏在地窖中三天三夜。
“夫人,您這小腳走不了遠路,不如去湖南投奔親戚吧。”農婦的建議救了她一命。
蔣桂娘化名“王陳氏”,帶著兩個孩子一路乞討。
在長江邊,她險被清軍水師抓獲,多虧一位船工暗中相助,又把她們孤兒寡母藏在船艙底三天三夜。
到達湖南資興后,她用最后的積蓄買下兩間土房,以給人做針線活為生。
為掩人耳目,她將兒子改姓王。
有一次,清軍突然進村搜查,蔣桂娘急中生智,將孩子藏在柴堆里,自己披頭散發裝瘋,清軍士兵見她口吐白沫,罵了句“晦氣”便離開了。
事后,年幼的陳天寶問她:“娘,你為什么要裝瘋啊?”
蔣桂娘含淚答道:“因為真話會要了我們的命。”
在興寧的日子里,蔣桂娘白天種地,晚上刺繡,將兩個孩子拉扯大,為避免暴露身份,她從不與鄰居談論往事。
直到兒子 31 歲那年,她才同意兒子娶親。
“我們家三代單傳,不能斷在你手里。” 她對陳天寶說。
婚后第二年,孫子陳慎初出生,蔣桂娘含飴弄孫,日子逐漸平靜。
但命運再次捉弄她,陳天寶 36 歲那年染上瘟疫去世,留下孤兒寡母,蔣桂娘擦干眼淚,重新挑起家庭重擔。
她白天在地主家幫傭,晚上教孫子識字。
“慎初,你爺爺是大英雄,你要好好讀書,將來做個有用的人。”她偷偷將陳玉成的畫像藏在枕頭下,每晚撫摸著畫像入睡。
1926 年,82歲的蔣桂娘臨終前,看著孫子陳慎初和陳慎初的兒子,一家人都圍在她的身邊,想到此時滿清已經滅亡,她終于向家人道出真相:“我是英王陳玉成的妻子,你們的爺爺是天國的英雄。”
子孫們震驚之余,翻出她珍藏的太平天國錢幣和繡有龍鳳的肚兜。這些物件歷經 60 年風雨,依然鮮艷如新。
如今,在湖南資興的陳氏宗祠里,蔣桂娘的畫像與陳玉成并列懸掛,每年清明,子孫們都會獻上鮮花,講述這位傳奇王妃的故事。
她的經歷告訴我們: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堅韌與希望永遠是照亮前路的明燈。
參考文獻:
天國英烈陳玉成及其后嗣——楊曉璽·中州統戰.1996 (03)
太平天國英王嫡孫歷難記——黎開模·文史春秋.2000 (02)
太平天國英王之后資興流落記——謝新吾 ,謝金靈·湖南檔案 . 2001 (0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