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永定法院“永法導師講堂”第三講開講,執行局副局長陳志銀作為第三期導師,為永定法院青年干警開講授課。
導師簡介
陳志銀,現任執行局副局長,一級法官。從事執行工作長達七年,執結各類執行案件2400余件,記個人三等功一次,獲“辦案標兵”“永法之星”等榮譽。
課堂風采
為進一步提高執行效率,減少當事人訴累,維護司法權威和公信力,陳志銀以最高人民法院2018年5月28日出臺的《關于人民法院立案、審判與執行工作協調運行的意見》相關條文的解讀開題,結合其多年來執行工作中遇到的,如“調解明確撫養權后未將孩子還給撫養人,撫養人申請執行”“不動產的交付是否包含中央空調等附屬設施”等典型案例,作《審執銜接問題探索》專題授課,分享其在日常執行中所遇到的審執銜接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并就如何保障審執銜接的高效順暢提出見解,旨在讓青年干警在今后的審判執行工作中少走彎路,不斷提高審判執行質效。
課堂心得
立案庭法官助理
肖劍蕓
本次永法導師課堂上,陳志銀法官以典型案例為切入點,深刻詮釋了“審執兼顧”理念的現實價值。我深切感悟到,裁判文書中的每一處權利義務界定,都需以可執行性為標尺,方能筑牢司法公信力的根基。身為法官助理,我將以審執一體化理念為指引,在輔助案件研判時同步嵌入執行思維,既注重裁判的合法性與合理性,更關注判決落地時的實操效能,通過細節處的嚴謹務實,讓司法裁判真正“落地生根”,讓公平正義在“最后一公里”綻放溫度。
岐嶺法庭法官助理
陳裕暉
作為第二批“傳幫帶”結對干警,我深感榮幸,更心懷感恩。導師以“授人以漁”的耐心,將多年積累的審判實務技巧、群眾工作方法傾囊相授,讓我在案例研討、文書撰寫中領悟到司法智慧的精髓。導師用嚴謹的作風詮釋法律人的初心,以“手把手”的指導帶我們突破業務盲區,更以“心貼心”的交流傳遞司法為民的情懷。每當遇到疑難案件,導師總能用抽絲剝繭的思維和春風化雨的方式點撥迷津,讓我明白法律不僅有尺度,更應有溫度。作為青年干警,我將以導師為榜樣,在傳承中創新,在實干中成長,讓法治信仰在薪火相傳中愈發堅定。
執行局書記員
童國洋
參加專題講座后,我對“司法文章”的前后呼應有了更深的了解。當制度縫隙中飄落當事人權益的碎片時,銜接機制便是穿針引線的繡花功夫。講座中提到的扶養糾紛案件和刑事涉財問題的審執銜接問題,讓我直觀感受到審判需要前瞻目光,執行需要剛柔并濟,裁判文書中的每個數字都系著民生冷暖,審判時的“多寫一筆”,恰是執行時的“關鍵一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會更關注審判與執行的銜接,精研業務為審執協同,關注細節促審執銜接,“如我在訴”保人民利益,“如為我執”護民生正義。
供稿:張世椿
編輯:蘇艷梅
審核:李漢臣
監制:闕哲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