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攤賣大鍋鹵菜,月入幾十萬。”
在最近的這段時間,大鍋鹵菜憑借著“低門檻、高回報”的承諾吸引了無數的創業者。
可這“成功”的背后,竟是創始人雇人排隊、制造虛假繁榮的精心策劃,甚至高價學費換來的“獨家秘方”也毫無價值,就連央視也忍不出出手揭露這場騙局!
那么,這究竟是怎么回事?為何會有人落入陷阱呢?
- 央廣網2025年04月03日關于擺攤賣鹵菜月入10萬元?記者調查“擺攤收徒”套路的報道
“韭菜”騙局
在短視頻平臺上,“大鍋鹵菜”曾是流量密碼的代名詞,在鏡頭前,攤主揮動鐵勺,鹵香四溢,顧客排起長龍爭相搶購。
為了能夠更加地吸引人們的關注,他們不惜配以“日銷2000元”“月入過萬”的標題,而且在直播間中,他們還專門打出投資小、回報快的廣告詞,來激發大量失業者和小鎮青年的創業熱情。
可央媒記者通過長達一周的暗訪發現,安徽某“鹵菜大師”的攤位前,排隊者中竟有九成是職業托兒,這些托兒以每人每天50元的價格受雇,同一老大爺半小時內反復出現三次,甚至有人上午扮演顧客、下午化身“學徒”。
更諷刺的是,直播間內一旦出現質疑聲,場控團隊便以“想去學習”“味道絕了”等彈幕刷屏掩蓋真相,構建出清一色的“韭菜樂園”。
而且這些擺攤博主,還通常會展示自己的草根創業故事,塑造獨自帶娃、辛勤工作但依然樂觀的形象,并通過講述個人奮斗史來打動觀眾,讓大家更容易產生共鳴和信任。
尤其是根據網上的大鍋鹵菜中可以看到,他們的品種特別豐富,豬蹄、豬頭肉、鴨腸、鴨胗等肉類,還有藕片、海帶、香菇、豆干等素菜,葷素搭配,啥都有,滿足不同顧客的需求。
2980的“合法詐騙”
但其實這場騙局的核心就是在于“收徒”,攤主以“三天包會”“獨家秘方”為噱頭,吸引學員繳納2980元學費。
這時候可能就會有人好奇,為什么他不收費3000或者5000呢?反而是收取2980,但其實根據我國刑法規定,詐騙金額低于3000元通常不構成刑事立案,即便受害者投訴,最多面臨行政處罰,違法成本極低。
- 華律網 2025年3月25日 關于詐騙金額低于3000怎么處理
而且他所謂的“秘方”,其實就是市面售價不足20元的普通鹵料包重新包裝,與網絡免費教程無異。
就比如河北衡水的閆柯夫婦便是典型受害者,他們遠赴安徽繳納學費,返鄉后購置設備擺攤,日收入卻不足百元,與承諾的“日銷千元”天差地別。
更荒誕的是,在一些地區,周邊迅速涌現出十余家同質化競爭者,鹵菜種類、擺盤方式如出一轍,市場飽和到“連煤氣費都賺不回”。
當央視記者深入調查發現,這所謂的“成功案例”實為網圖拼接,銀行流水也是經過偽造,甚至就連培訓內容,也僅是涉及基礎鹵制流程,而“大師”對火候、配料比例等核心技術避而不談。
不過法網恢恢疏而不漏,通過這場騙局的揭秘,多地市場監管部門也是聯合行動,直接查封了安徽、廣東等地的多個涉案賬號,關閉評論區并凍結資金。
受騙人群
其實“大鍋鹵菜”走紅并不是偶然現象,在最近幾年,各種“網紅小吃”特別流行,像提拉米蘇、黃河大鯉魚、爆汁烤雞都火過。
這些網紅小吃都差不多,靠短視頻平臺快速傳播,特別會炒作,吸引大家關注,還號稱“投入少、賺錢多”,讓很多人想去創業。
尤其是縣域經濟中下崗工人、返鄉青年對低成本創業的渴望,使其成為騙局的“最佳狩獵場”,再加上短視頻平臺算法助推的“暴富濾鏡”,更是放大了“捷徑心態”。
正如重慶一家三代傳承的鹵味店主所言:“鹵汁需十年沉淀,火候憑經驗拿捏,豈是三天培訓班能復刻?”
雖然說這些項目往往紅得快,但是涼得也很快,能不能長久做下去,是個很大的問題,尤其是大家一窩蜂地做同樣的事情,更容易導致市場很快就滿了。
所以“大鍋鹵菜”事件提醒大家,創業沒那么簡單,別信那些“快速賺錢”的鬼話,想一夜暴富,那是不可能的,童話里才有。
要想成功創業,得一步一個腳印,好好學習,用心去做,選對有價值、有前景的項目非常重要,還要不斷學習,提升自己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取得成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