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輪胎制造商倍耐力的執行副董事長馬爾科·特龍切蒂·普羅維拉(Marco Tronchetti Provera)周二在接受報紙采訪時表示,倍耐力在美國投資遇到困難,因為其最大股東是中國國有企業中化集團(Sinochem Holdings)。
隨著華盛頓打擊汽車行業的中國技術,禁止中國控制的公司使用關鍵的軟件和硬件,倍耐力的中國和意大利股東在該集團的治理方面產生了分歧。
特龍凱蒂·普羅維拉對意大利日報《共和報》表示,當倍耐力與當地政府就在阿拉巴馬州和弗吉尼亞州開展業務進行談判時,中化集團所持的37%股份成為了一個障礙。
“現在我們正在與佐治亞州進行談判,我們在那里已經有一家工廠,但那里再次提出了反對意見,”曾擔任倍耐力首席執行官30年(任期至2022年)的特龍切蒂·普羅維拉 (Tronchetti Provera) 表示。
特龍凱蒂·普羅維拉表示,他有信心與中化集團達成協議,以消除美國的擔憂。
他說:“我們會找到一種方法,以符合倍耐力的利益,并遵守美國法律。”
“這個市場太重要了,我們必須與競爭對手公平競爭。”
中化集團官網顯示,中國中化控股有限責任公司是由中國中化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國化工集團有限公司聯合重組而成,為中國國有企業,員工21萬人。
中國中化業務范圍覆蓋生命科學、材料科學、石油化工、環境科學、橡膠輪胎、機械裝備、城市運營、產業金融等八大領域,在全球超過150個國家和地區設有生產基地和研發設施,以及完善的營銷網絡體系,旗下擁有16家境內外上市公司,倍耐力(PIRC.MI)即是其中一個。截至2023年底,中國中化總資產1.6萬億元,全年營業收入超過1萬億元,位列2024年《財富》世界500強榜單第54位。
倍耐力曾是世界第五大汽車輪胎生產商,現為第七,總部設于米蘭,業務遍及160多個國家和地區。1922年,倍耐力在米蘭證券市場上市。目前倍耐力已不單單銷售輪胎,還涉及其他高科技領域。
2005年,倍耐力進入中國市場,建立了其在亞洲的第一個生產基地。2015年6月8日,中化集團以約77億歐元的價格收購了倍耐力,成為其最大股東。
目前,中化集團持有倍耐力37%的股份,位居第一大股東,而第二大股東Camfin的持股比例為26.4%。
在2025年3月27日的董事會上,倍耐力要求中化集團將持股比例降至26%以下。據內部消息人士透露,Camfin正考慮增持股份至29.9%。倍耐力此舉的動機,主要是為了應對美國日益嚴格的關稅政策。
倍耐力在北美市場的收入占其全球總收入的四分之一,而其產品主要在拉丁美洲生產。面對美國可能實施的關稅威脅,倍耐力計劃擴建其在美工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