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石墨與稀土成中美貿易博弈焦點
特朗普這次算是服軟了?前幾天還信誓旦旦地要對中國商品加征高額關稅,可仔細查看白宮最新公布的免稅清單后,你會發現美國其實已經開始感到疼了。
當地時間4月5日,白宮發布了一份長達22頁的豁免清單,其中中國的石墨和稀土被明確列入不受34%對等關稅影響的礦物類別。這表明,盡管美國嘴上強硬,但供應鏈的壓力讓其不得不低頭。
數據顯示,美國去年從中國進口了7.2噸石墨,占全年石墨進口總量的75%,而稀土方面,超過80%的供應都依賴中國。這兩樣資源對美國至關重要,尤其是稀土,它直接影響到軍工產業的發展。例如,釹和鏑這些中重稀土是永磁體的核心原料,而永磁體又是導彈制導系統、潛艇推進器等裝備的關鍵部件。
再來看石墨,隨著全球新能源產業的興起,鋰電池的需求量激增,而石墨正是鋰電池負極材料的主要成分。如果美國想在新能源領域與中國競爭,沒有石墨幾乎是不可能的。去年7.2噸的進口量雖然看起來不多,但如果斷供,美國的電池供應鏈將迅速崩潰。此外,石墨還廣泛應用于工業潤滑劑和導電材料等領域,現代工業幾乎離不開它。
然而,美國雖然是個強國,但在石墨和稀土這兩方面卻顯得無能為力。原因很簡單,美國本土資源匱乏,即便有少量礦藏,開采成本也過高,技術也不成熟,直接從中國進口顯然更劃算。至于稀土,美國雖有一定儲量,比如加州的Mountain Pass礦區,但由于從開采到提煉再到加工成可用材料的全產業鏈早已空心化,根本無法滿足需求。相比之下,中國不僅擁有全球90%以上的稀土精煉能力,而且在加工技術上遙遙領先,其他國家即使砸錢也難以追趕。
美國一些政客深知被“卡脖子”的痛苦,因此近年來一直在尋找替代方案。然而,實際操作起來卻困難重重。以日本為例,當年因釣魚島爭端導致中國限制稀土出口時,日本曾投入大量資金和技術試圖開發替代品和多元化供應渠道,但十多年過去,日本仍然需要從中國進口稀土。雖然取得了一些進展,但替代品成本高昂,效率低下,根本無法與中國成熟的產業鏈相抗衡。
美國的情況比日本更糟。由于長期的產業空心化,高精尖制造業大多已外包,建設一家稀土加工廠都極為困難,更不用說從零開始構建一整條供應鏈。過去幾年,白宮也曾撥款扶持國內稀土項目,但進展緩慢得令人沮喪。供應鏈的建立并非靠喊口號或投錢就能迅速實現,它需要時間、技術以及穩定的資源基礎。目前,美國連第一步都沒站穩,又如何擺脫對中國資源的依賴呢?
此次白宮調整關稅豁免政策,表面上看是在主動示好,試圖緩解供應鏈壓力,但問題在于,中國未必會買賬。畢竟,貿易戰打了這么多年,雙方早已撕破臉皮。中國手握資源牌,為何還要低聲下氣配合對方?更何況,美國才剛剛在4月2日宣布對華商品加征34%的“對等關稅”,現在就來求豁免,這種態度轉變未免太快。
如果中國真想硬碰硬,完全可以進一步收緊石墨和稀土的出口配額。石墨方面,2023年不是已經開始臨時管制了嗎?今年若再加碼,比如將出口量削減一半,美國的電池產業將陷入混亂。稀土方面更是如此,4月4日商務部剛宣布對7類中重稀土實施出口管制,美國的軍工企業已經叫苦不迭。
另一種策略是中國可以提高技術轉讓門檻。你想獲得石墨和稀土?沒問題,拿技術來換,或者在華建廠,把利潤留下,否則免談。
總而言之,白宮此次調整關稅豁免政策,不過是一種拖延戰術。美國清楚自己短期內無法擺脫對中國資源的依賴,卻又不愿完全妥協。既然你挑起了貿易戰,那中國一定會奉陪到底!
信息來源:金融界:《依賴進口,石墨在美國對等關稅中被豁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