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4月2日,特朗普的“對等關稅”政策一宣布,瞬間引發了美國國內大規模動蕩,50個州集體抗議,局面一度失控。
連國際社會都無法保持冷靜,各國也開始紛紛準備站隊!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僅僅不到24小時,美方就緊急發布了一份“特殊涉華通告”。
這是要玩什么新花樣?中國又會如何回應這一輪風波?
“對等關稅”生效!
特朗普上臺以來,關稅大棒就像是他手里的“標配武器”,時不時地揮舞一下。
4月2號,特朗普果然又揮下了關稅大棒,這次給中國開了個34%的“對等關稅”,聽著挺高,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覺得,這真的是對世界經濟的一次“轟炸”。
其實美國推行這項政策的目的有兩個,一是想解決長期以來的貿易失衡問題,二是推動制造業回流。
美國一直認為,通過提高外國商品的關稅,可以減少外國商品的進口,進而減少自己國家的貿易逆差。
而且特朗普希望通過這個方法,把更多的生產線吸引回美國,重振美國的制造業。
雖然這聽起來像是個“雄心勃勃”的計劃,但實際上,這背后有很多不為人知的風險。
通俗點說,這所謂的“對等關稅”就是,你給我加稅,我也給你加稅,誰也不吃虧,誰也不占便宜。
結果呢,全球的貿易市場就這樣開始亂成一鍋粥,大家都知道,國際貿易有一套規則,大家都按照規則辦事,才能實現共贏。
但美國自己卻不想遵守這些規則,還硬是要改動規則,弄得整個合作看起來有些不太公平。國際貿易組織提倡的是“公正自由”的貿易原則,可特朗普的“對等關稅”政策,完全打破了這個原則。
4月2號當天,特朗普在白宮玫瑰園召開了發布會,宣布了各國的關稅比例,歐盟20%、日本24%、韓國25%,而中國那一欄赫然寫著54%。
大家可以想象,這個數字對于全球經濟來說,意味著什么。
特朗普的關稅大棒不僅揮向了中國,還波及到了美國的盟友,比如歐盟、加拿大等國家,幾乎每個國家都躲不過這一劫。
美國政府給出的解釋是,這政策能讓美國的制造業重新煥發活力,提供更多就業機會,推動美國經濟發展。
實際上,特朗普的這一招,反而導致了美國股市的大跌,市值蒸發了6.5萬億美元,尤其是那些大公司,股民們的表情可謂是“慘不忍睹”。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看著這種局面,趕緊站出來“滅火”,他嚴肅地警告,說特朗普的關稅政策看似很有氣勢,但實際上可能帶來三個大麻煩:失業率上升、物價上漲、經濟增速放緩。
聽了這話,市場的恐慌情緒一下子更重了,大家開始懷疑,這場關稅戰,特朗普真能打得贏嗎?
盡管如此,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依舊堅持“死鴨子嘴硬”,他一邊發文宣稱美國在這場關稅戰里一定會大獲全勝,一邊繼續向中國施壓。
但面對特朗普的威脅,中國顯然沒有退縮的意思,堅決表示:我們也不是好惹的!
界面新聞《關于特朗普“對等關稅”的七個問題——為何引發全球聲討》
國際站隊:德法掀桌、加墨抱團
這輪政策一上線,全球外交場瞬間變成了“分裂劇場”,上演了一場史詩級的鬧劇!
4月2日,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站在歐洲議會的講臺上,表情嚴肅,話音鏗鏘地說:“如果特朗普政府繼續這樣下去,我們會拿出一大堆手段反擊。”
德國總理朔爾茨也在柏林的記者會上憤怒地摔掉了手中的講稿,語氣愈發激烈:“這不是貿易戰,這是經濟自殺!”
而馮德萊恩連夜連線歐盟27國領導,會議中竟然忍不住飆出德語粗口,可以想象,氣氛的緊張程度。
她明確表示,歐盟絕不坐以待斃,必要時會采取一系列強硬措施。
馮德萊恩在歐洲議會中指明,歐盟早就準備好一套“牌”應對美國的經濟壓迫,甚至準備采取斷絕對美國的知識產權保護,或者把華爾街的投行踢出政府采購名單。
而中國方面也沒有示弱,迅速給美國送上了一份“回禮”——大豆、玉米、天然氣加稅,稀土出口設限,甚至將10家美國企業列入“黑名單”。
美國當年一手推起的貿易壁壘,現在像是彈回來的箭,直指自己。
加拿大的特魯多已經明確表示,如果特朗普實施對等關稅,加拿大也有足夠的“應對措施”。畢竟,不止一次,在美國加稅時,中加兩國就已經采取了反制措施,這場博弈似乎早有預兆。
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也做了一個令人震驚的預測:如果關稅戰持續半年,全球GDP可能會損失1.2萬億美元,比2008年金融危機還要嚴重。
這種經濟損失,幾乎可以稱得上是一場全球性災難,當然,特朗普并不是沒有看到妥協派的存在。
日本、韓國和印度等國顯然是對美國有依賴的,他們對關稅大棒的反應大多溫和。
在這種情況下,這些國家大多選擇“做做樣子”,然后與美國達成某種協議,避免更為激烈的沖突。
日本豐田推遲在得克薩斯州的建廠計劃,韓國三星也凍結了對美國的芯片投資。
這些舉動被許多媒體解讀為“資本投票”,即使是在全球范圍內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國家,也選擇了沉默對抗,似乎不愿與美國發生更大沖突。
而對于越南這樣的國家來說,情況更加復雜,3月31日,美國開始落實“對等關稅”,越南立馬做出反應,緊急降低對美關稅。
然而就算是這樣,它們仍然未能逃脫美國的制裁,表明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已經不止局限于幾家大企業或特定行業,它幾乎成了一種全球性壓力。
新浪財經2025-04-06-23:18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美關稅措施將損害所有國家 已準備好反制
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從保護美國工業出發,目的是“清除外國的競爭”,讓美國的產品更加具有競爭力。
這種看似合理的經濟措施,卻讓全球經濟陷入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混亂,而網友們也開玩笑說,特朗普通過這種方式,推動了“全球化2.0”的進程,不過這可不是全世界想要的“升級”。
美發布涉華公告!
就在4月3日,美國又對中國下了一個“狠手”,除了宣布提高普遍關稅外,還取消了中國小額包裹免稅待遇。
這對跨境電商來說,無疑是個重擊,以前,我們可以通過小額包裹的形式把價格低于800美元的商品寄到美國,免去關稅,給那些做電商的小伙伴帶來了不少便利。
不管是從中國工廠生產的飾品,還是一些手工藝品,都能通過這個政策輕松進入美國市場,美國的消費者也能用很實惠的價格,買到這些性價比高的商品,真是互利共贏。
但是這次,特朗普政府的“新政”一出,很多做電商的朋友都開始頭疼了,以后,中國寄到美國的小額包裹,不論價錢多少,都得交關稅了。
其實,美國在公告里提到的一個理由特別值得一提,他們說中國的小額包裹和芬太尼的流通有關系,簡直荒唐!
大家都知道,中國對毒品的管控一向非常嚴格,打擊毒品犯罪也是下了大力氣的,怎么可能把這個鍋扣到中國頭上呢?這一點,連很多美國人自己都覺得不太合理。
大家知道,近年來,中國的跨境電商行業發展迅速,甚至已經超越了不少美國本土的電商生意。
美國顯然不甘心坐視這種情況繼續發展,所以他們通過取消免稅政策,試圖把中國商品的成本提高,從而削弱中國電商的競爭力,不過這種策略能奏效嗎?
其實,美國這種“關稅大棒”根本攔不住中國的發展步伐,根據深圳跨境電商協會的數據顯示,雖然新政策一出,物流成本瞬間上漲了15%,但有90%的賣家并沒有屈服,反而選擇了通過墨西哥中轉,將貨物繞道運送。
這樣一來,反而加快了產業鏈外移的進程,達到了美國人“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效果。
說到底,特朗普政府推行的這場關稅戰,背后的動機其實遠遠不止“制造業回流”這么簡單,實際上,美元霸權才是美國此舉的核心目標。
但這些做法最終讓美國經濟陷入了困境,3月的消費者信心指數暴跌至92.9,預期指數更是降到65.2,仿佛是在給經濟衰退敲響警鐘。
汽車關稅導致車價飆升1萬美元,蘋果股價也在盤后暴跌了7.5%,就連啤酒罐也要加稅25%,這些數據堆在一起,簡直就是一幅民生凋敝的畫面。
相比之下,中國則顯得更加從容不迫,王毅外長在訪問俄羅斯時明確表示,要堅持“平等協商”的底線。
而在區域經濟合作方面,中國也在不斷加大布局,特別是在RCEP框架下,加強了與東盟國家的合作,進一步分散了經濟依賴和市場風險。
中國的發展并不會因一次關稅政策的調整而受到太大影響,反而可能會加速產業的轉型和升級。
結語
這一切,足以讓人看到,無論是跨境電商,還是其他領域,中國都在以一種積極的姿態應對挑戰,不斷推動著經濟走向更加穩定和多元化的未來。
而美國那種關稅打壓,看來不過是一時的戰略反應,真正的較量才剛剛開始。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作者聲明:內容由AI生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